中医治疗尿崩症该怎么办

会员14061338 45 已回复
两年前确诊为中枢性尿崩症。现在长期吃弥凝片(醋酸去氨加压素片)控制。下丘脑、垂体的核磁共振均无问题但是注射 脑垂体后叶注射液 可以控制核磁共振在两年期间做了多次(分隔时间很长)均无问题(在不同的三甲医院)查不出病因,又不是遗传现在能不能根治? 我该怎么办
医生回答共5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黄佑芳 副主任医师 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原发性及继发性肾脏疾病,如各种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
中枢性尿崩症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ADH合成和释放减少,造成尿液浓缩障碍,表现为多饮、多尿、大量低渗尿,血浆ADH水平降低,应用外源性ADH有效。引起中枢性尿崩症的因素有多种,约30%的病人为原发性尿崩症(原因不明或特发性),25%与脑部、垂体、下丘脑部位的肿瘤有关(包括良、恶性肿瘤),16%继发于脑部创伤,20%发生于颅部术后。
有用0
宋晓英 副主任医师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肾病内科常见病的诊治。
引起尿崩症的原发性颅内肿瘤常常是颅咽管瘤和松果体瘤;最常见的转移瘤是肺癌和乳腺癌。另外,组织细胞病,如嗜酸性肉芽肿、韩-雪-柯病、脑炎或脑膜炎,肉芽肿性疾病(如结节病、Wegener肉芽肿),淋巴细胞性垂体炎,脑室内出血均可引起中枢性尿崩症。
有用0
王培红 副主任医师 太原市中心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
尿崩症是指血管加压素又称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又称中枢性或垂体性尿崩症),或肾脏对血管加压素反应缺陷(又称肾性尿崩症)而引起的一组症群,其特点是多尿、烦渴、低比重尿和低渗尿。
有用0
赵玲 主治医师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血液透析及尿毒症等肾内科疾病的诊治。
饮水是患者治疗的主要方法。足够的饮水可以纠正和预防DI导致的许多水代谢的紊乱。其他的药物治疗目的是保证必要适当的水的摄入,防止夜尿和影响夜间睡眠。对儿童减少夜尿保证睡眠还能够减少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有用0
李松杨 主任医师 静安区中心医院
擅长:急慢性泌尿系感染,肾小球疾病,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
尿崩症必须与其他类型的多尿相鉴别。有些通过病史可以鉴别(如近期使用锂或甘露醇,在甲氧氟烷麻醉下施行外科手术或近期肾移植)。在其他病人,通过体检或简单的试验室检查将提示诊断(如糖尿病、肾脏疾病、镰状红细胞贫血、高钙血症、低钾、原发怀醛固酮增多症)。
有用0
相关问答

对于脑垂体瘤手术后引起的尿崩,属于中枢性尿崩,可通过相关药物治疗,根据病情用药,需要长期服药控制,并定期复查电解质,不要着凉,不要过度劳累,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心情舒畅。

张聪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各种肾小球疾病、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疾病、肾血管疾病、急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治疗,以及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防治。

问题分析:建议去医院检查尿常规、尿细菌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尿L型细菌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找出泌尿道是何种细菌感染,并找出何种抗生素对此细菌敏感。
意见建议:然后根据检查结果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要用足药量足疗程规范系统的进行治疗。

王利其他北京市昌平区定福黄庄村王利诊所已帮助用户:32628
擅长:综合

问题分析:根据症状而定,皮肤黏膜结节能通过切除、电外科或液氮而去掉,可应用糖皮质激素进行系统治疗。
意见建议:尿崩症应同时予以抗利尿激素或安妥明治疗,它们据称能刺激ADH分泌。

于树霞中医科书洞中医院已帮助用户:94972
擅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问题分析:你好,尿崩症多数是并发症状,很多都是由于垂体病变引起的,所以坚持坚持下垂体
意见建议:建议做一个垂体MRI平时加增强,排除垂体病变,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请对我的回答做出评价

郑静其他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已帮助用户:1625
擅长:耳源性疾病,颈椎病变,适应障碍,更年期综合征,抽烟,喝酒

垂体瘤尿崩症分析: 垂体位于颅底碟鞍的垂体窝内,由垂体柄与下丘脑相连,其大小为长1.2cm,宽0.8cm,高0.6cm,重约0.5g,女性稍大于男性,妊娠期更为明显。垂体又分前后两页,前页为腺垂体,后也为神经垂体;垂体前叶分泌多种激素,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GH)、泌(崔)乳激素(PRL)、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和促甲状那垂体瘤尿崩症。
垂体瘤治疗方法:不开颅的治疗方式,借鼻腔通道,经蝶窦直达垂体肿瘤。 与开颅手术治疗相比较,它具有肿瘤暴露佳,创伤和危险性小,颅面外观无损伤,疗效好、治好率高等优点。经鼻蝶微创手术是目前治疗脑垂体瘤的最经典的手术方法,但该手术对专家的技术水平有非常高的要求。

医生已帮助用户:0
擅长:

指导意见:无特效治疗。主要治疗方法为保证液体入量和适当限制钠盐,以保证血容量和血钠在正常范围。水的入量须保持在6~10L/m2/d。并应注意足够的营养和热量。

刘英新医师内科威县七级中心卫生院已帮助用户:323988
擅长:胃、十二指肠溃疡,面神经炎,低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