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手脚麻木疼痛

会员10638385 46岁 已回复
2型糖尿病手脚麻木疼痛
补充提问:
左胸疼痛引起后背疼痛,感觉全身瘫软无力,请问吃什么药能够解痛
医生回答共3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尹书方 医师 河北威县贺营卫生院妇产科 一级甲等
擅长:女性不孕
已帮助用户: 374220
病情分析: 糖尿病的治疗是一项综合性的治疗,并发症多,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一大并发症,会引起手脚的酸、麻、肿、胀、痛等症状,不是光靠药物就可以解决的, 很多病友对糖尿病了解不足,误认为控制了血糖就控制了糖尿病,这是不正确的观点。推荐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中药调理脏腑功能为主,西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为辅。 是治疗糖尿病的最好方法。
有用0
尹泽广 医师 新疆第九运输公司社区门诊内科
擅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 164373
病情分析: 你好,手足麻木通常与周围神经病变或是颈椎病有关.长期用同一种姿势有可能会出现手指的麻木现象,适当多活动,必要时用一些营养神经的药如弥可保、维生素B12等治疗。
有用0
秦法军 医生会员 邢台人民医院内科
擅长: 神经内科、肾内科
已帮助用户: 34939
病情分析: 糖尿病治疗必须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为前提.糖尿病人应避免进食糖及含糖食物,减少进食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适量进食高纤维及淀粉质食物,进食要少食多餐.运动的选择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应尽可能做全身运动,包括散步和慢跑等.在此基础上应用适当的胰岛素增敏剂类药物或是其他降糖药,才能达到长期有效地控制血糖的目的.但是口服药物不行还是要适当使用胰岛素啊.多吃苦瓜有好的辅助降血糖作用.
有用0
相关问答

二型糖尿病引起手脚麻木。
糖尿病的主要症状是吃多了、喝多了、尿多了、体重减轻。很多人初期没有明显症状,只是在体检时发现的。初期不会出现手脚麻木,只有血液长期处于高糖状态才能引起糖尿病足。出现并发症时,主要是脚麻,不会出现手麻,需要查找其余的原因。平时要控制饮食,坚持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正规治疗不影响工作和生活。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糖尿病手脚麻木的治疗有以下几点:
一、控制血糖,使其在正常范围内,保持血糖的稳定。
二、做相关检查,找出手脚麻木的原因是血管还是神经病变,有针对性的用药,包括滋养神经,改善血液循环。
三、注意营养和保暖,同时避免感染。因为手脚麻木本身就是糖尿病的并发症,血液循环很不好。一旦发生感染,治疗起来非常困难,甚至会出现溃疡。
四、日常生活中要保持适当的运动,提高体质,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控制血糖,使血糖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保持稳定。是做相关检查,以明确引起手脚麻木的原因,是血管还是神经病变,以及针对性的应用药物,包括营养神经、改善血液循环等。

潘永源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

糖尿病引起的手脚麻木主要是由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
由于血糖升高和血脂异常,可发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手足远端对称性感觉异常,医生会做相应的鉴定,进行详细的检查。如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是明确的,医生会告诉你不要吸烟或饮酒。有时,患者会使用胰岛素来更好地控制血糖。不仅要稳定控制血糖,还要全面控制血脂、血压和体重。同时,医生还会采用改善微循环、抗氧化、紧张营养神经的治疗方法。通过综合控制血糖和周围神经病变的可能机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手脚麻木的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足溃疡甚至截肢的危险因素。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糖尿病患者手脚麻木往往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疾病引起的,解决方法如下:
1.运动:患者可以进行慢跑、体操等适当的运动。长期坚持有助于控制血糖。
2.饮食控制: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饮食很重要。尽量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如面食、水果等),增加蛋白质食品的摄入,如豆类、瘦肉、鸡蛋等。
3.药物治疗:如果运动和饮食不能控制血糖,就需要药物干预。口服降糖药有格列美脲、格列治特、瑞格列奈等磺胺类糖药、阿卡波糖、盐酸二甲双胍片、盐酸吡格列酮、达格列津等。也可用于胰岛素降血糖治疗,如短效胰岛素、长时间持续的胰岛素。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糖尿病手脚麻木应尽早进行治疗,应严格控制血糖,使血糖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减轻血糖对血管神经的损伤。可以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来改善微循环。患有糖尿病的病人应多吃一些蔬菜水果类的食物,适当的参加一些体育运动。

潘永源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