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专家:怎样降低血粘度?

会员615863 35岁 已回复
请问专家:怎样降低血粘度?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等):请问专家:我今年35岁,男,身高167cm,体重58kg,2008年因夜间睡觉感觉呼吸困难要醒来,做血流变化验,血粘度高,甘油三酯偏高,经过治疗,症状消失,血脂正常了。最近,夜间睡觉又呼吸困难要醒来,晨起空腹做血流变化验,结果血粘度高,血脂正常,我该怎么办?怎能降低血粘度?化验单附后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去年服用银杏叶软胶囊5盒,症状缓解,今年复发。无过敏、遗传病史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怎能降低血粘度?饮食注意?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李强 山东省人民医院外科 三级甲等
擅长:糖尿病高血压
已帮助用户: 41998
病情分析: 根据您的情况建议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一些抗凝,降低血液粘度的药物,常用的有益心酮,藻酸双酯钠,肠溶阿司匹林,茶色素,链激酶,蝮蛇抗栓酶等;也可选用一些活血化淤药物如复方丹参片,当归片,绞股蓝,川芎,双嘧达莫(潘生丁)等.
有用0
刘林 保密内科
擅长:高血压糖尿病
已帮助用户: 3264
病情分析: 深海鱼油可能有助于降脂蛋白可以降低血粘度。

多多运动,少吃油腻煎炸食品、不吃肥肉及动物脂肪、不吃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酒;易多吃蔬菜水果、海产品、真菌类食品。
有用0
相关问答

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都可以造成血液粘滞度增高,因此首先要控制好血压,血糖,降低血脂在正常范围,还可以应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治疗,例并且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另外可以多喝水,对血液可以起到稀释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液粘滞度。避免进食含油脂和脂肪多的食物,例如油炸食品,动物的内脏,动物的大脑,肥肉等,多进食新鲜蔬菜,都可以降低血液粘滞度。

王相华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贫血、造血系统急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殖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出血性疾病(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熟练掌握骨髓移植治疗,对不明原因发烧及发烧缺陷引起的感染有较丰富的诊治经验。。

在就医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维生素、潘生丁及复方丹参片等中成药,有改善血管壁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增加血液流速,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王相华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贫血、造血系统急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殖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出血性疾病(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熟练掌握骨髓移植治疗,对不明原因发烧及发烧缺陷引起的感染有较丰富的诊治经验。。

多饮水,饮水要注意时机,如早晨起床前,每餐吃饭前1小时和就寝前。每天最好不少于2000毫升。选用能稀释血液的食物,这些食物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山楂、黑木耳、大蒜、洋葱、青葱、柿子椒、香菇、草莓、菠萝、柠檬等;具类似阿司匹林作用的抗凝食物有山楂、西红柿、红葡萄、橘子、生姜;具调脂作用的有山楂、螺旋藻、芹菜、胡萝卜、魔芋、紫菜、海带、马齿苋、核桃玉米、芝麻、苹果、猕猴桃等。

王相华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贫血、造血系统急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殖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出血性疾病(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熟练掌握骨髓移植治疗,对不明原因发烧及发烧缺陷引起的感染有较丰富的诊治经验。。

血粘度高调理方法包括非药物调理和药物调理两个方面,非药物方面的调理包括适当的多喝水、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药物调理方法,血粘度高可以使用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一般情况下,血粘度高可能是血液系统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等原因导致的。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血液系统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由于红细胞过高导致血流缓慢,血液粘滞度升高,容易出现头痛、头晕、耳鸣、乏力、疲乏等症状。另外,患有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由于球蛋白明显升高,会导致血液粘滞性升高,有血栓形成的危险。血液粘滞度高,有血栓形成的危险,所以要多喝水,治疗原发疾病,根据病情采取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血粘度高的患者吃清淡的食物好,具体内容如下:
血粘度高的患者建议在口服药物治疗的同时要注意饮食。临床上治疗血粘度较高的药物常用他汀类的药物。比如阿托伐他汀钙,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都是临床上治疗血粘度高的较好的药物。在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建议患者应注意饮食,建议多吃一些山楂、洋葱、黑木耳、菠萝、胡萝卜、紫菜、猕猴桃、苹果等食物,建议患者不要进食油腻性较大的食物,应多吃蔬菜水果,宜清淡饮食。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