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上消化道

会员117343546 0 已回复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脾脏厚5.2,门脉高压,少量腹水
图片只有提问者本人和回复医生可以看到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刘明辉 主治医师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外科 三级
擅长:烧伤,肠梗阻,颅脑损伤
已帮助用户: 11976
指导意见:你好,患者肝硬化合并胃底食道静脉曲张,这个静脉曲张可能导致严重出血甚至危机生命,现在已经做了手术治疗,注意加强营养(尽量先高能量流质饮食)一定不要吃生硬或辣的食物,药物按照出院医嘱的嘱咐执行
有用0
关注
燕俊平 医师 太原市杏花岭区北大街中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他 其他
擅长:儿童营养保健,青少年营养保健,女性营养保健,各类慢...
已帮助用户: 1203

意见建议:你好!患者目前是乙肝导致肝硬化,处于失代偿期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脾大,门脉高压,有少量腹水。通过病程记录可以看到医生诊断明确治疗措施得当。建议患者遵医嘱用药,控制症状,维持病情稳定。
有用0
相关问答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通常是指肝硬化晚期合并出现腹水、消化道的出血、脂肪性腹膜炎、感染等症状。
失代偿期的特征性表现就是腹水,患者出现腹水时一般可以诊断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肝功能异常时,可能出现下肢浮肿、腹胀、乏力、黄疸等症状。在医生指导下患者除了抗病毒治疗,还要进行保肝、护肝等治疗,以及针对并发症进行相应的处理。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肝脏疾病病人对食物的控制十分严格,一不小心就会导致病人病情加重。肝硬化的病人一定要注意,一定要注意防止感冒。在日常生活中,推荐病人多食用一些有营养的、以清淡为主的食品。
例如:多吃些杂粮、多吃绿色的绿色蔬菜。水果:多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的猕猴桃、火龙果、柠檬等。主要食物:可以多喝粥,吃蔬菜:可以多食用香菇、蘑菇、木耳、金针菇、扁桃菇、扁豆、蘑菇、杏鲍菇等,多食用这种蘑菇会更好。蔬菜也可以是蔬菜,也可以是菜蔬。肉食:建议多食用淡水鱼、鸡肉、瘦肉、羊肉等,还可以多食用大龙虾、海鲜等。不要吃烟、酒、浓茶、咖啡等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品。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不是所有的乙肝都会肝硬化,只有一部分的乙肝可以进展为肝硬化。
如果患者对乙肝有足够的重视,定期监测,进入肝炎活动期后,及时进行抗病毒,保肝,护肝等综合性治疗,目前的抗病毒治疗能有效控制乙肝的病情,消除肝脏炎症,不会引起疾病的进展,也不会发展成肝硬化。但是乙肝发展到肝硬化的时候,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如果不重视的话,可能会发展成肝硬化,所以一定要进行正规的治疗。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肝硬化失代偿是不可逆的损伤,药物和手术都不能治好的,用药只能控制病情,如果有大出血,需手术治疗,一般有分流术和断流术之分。病情只会逐渐加重,不能恢复正常的,需要服药进行保肝,降酶以及抗病毒治疗,注意饮食,避免进食干硬油炸的食物,防止导致再出血。

胡春晓副主任医师外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肝癌、胆管癌、胰腺癌、胆囊息肉、胆囊结石、肝血管瘤、阻塞性黄疸、肝内外胆管结石等肝胆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同时擅长肝胆腹腔镜微创手术。

得了乙肝肝硬化比较严重,乙肝肝硬化能活多久取决于早期,中期还是晚期。乙肝肝硬化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就是乙肝肝硬化代偿期,可无症状。第二类是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失代偿期是在整个疾病过程中伴随有消化道出血、呕血或者便血,有肝性脑病及有大量的腹水。经过积极的准确的抗病毒治疗,部分能够长期存活,所以肝硬化能活多久取决于早期,中期还是晚期,要进行积极的抗病毒治疗、肝移植治疗,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

蒋卫民主任医师传染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发热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疑似寄生虫等疾病的诊治。

乙肝不是一定会发展为肝硬化。肝功能正常就不容易发展为肝硬化。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劳累,避免喝酒,适当的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定期复查肝脏功能,复查的目的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