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腋窝淋巴结肿大严重吗?

会员116892231 24岁 已回复
我检查出来左腋窝淋巴结肿大,但是我自己用手摸又摸不到,也没觉得疼痛,我想问一下这严重吗?
医生回答共4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冯波 副主任医师 南昌市第二医院外科 三级甲等
擅长: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胃十...
已帮助用户: 17866
你好,你这腋窝淋巴结肿大的严重程度需要根据相关检查而定,我建议完善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有用0
关注
常云艳 护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 三级甲等
擅长:开放性脑外伤,烧伤
已帮助用户: 26864
指导意见:如果没有疼痛,应该是良性的病变,不影响正常生活的话,可以暂时观察,不严重的。
有用0
关注
张乾龙 后麻固卫生所内科 一级丙等
擅长:淋巴结炎,反复发作性头痛,维生素A缺乏神经病,浅表...
已帮助用户: 46722
问题分析:,那么肿大的话一般是有炎症导致的,而也有另外一种可能性的,就是副乳的情况。谢谢
意见建议:副乳就是乳房以外的乳房发育,这种副乳是会泌乳的,一般在怀孕期间是很常见副乳的,但是生完孩子就没有问题的,一般都是会好的,不要担心,当然不怀孕时也是有可能产生副乳的。谢谢
有用0
关注
刘颖 医师 霸州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二级
擅长:真菌性外阴炎,难免流产,先兆流产,人流,不孕不育,...
已帮助用户: 47294
问题分析:淋巴结的肿大是和炎症的刺激引起的,需要注意进行以头孢类的药物的控制,进行以消炎, 避免加重
意见建议:进行观察,要是实质性的病变就需要行手术的治疗
有用0
相关问答

如果是淋巴结炎引起的淋巴结肿大,一般不严重;如果是无痛性淋巴结肿大,相对比较严重,可能是肿瘤转移引起的。淋巴结炎是淋巴结被细菌感染以后形成的疾病,表现为淋巴结红肿、增大、疼痛,用手按压淋巴结的时候疼痛特别明显。

徐建威副主任医师外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胰腺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囊性肿瘤,梗阻性黄疸,十二指肠肿瘤,胆管癌,腹膜后肿瘤,急慢性胰腺炎,胆囊结石,脾脏病变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特别是腹腔镜微创手术。

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可以使用消炎类药物治疗,严重的需要手术切除,必要时术后进行放疗和化疗,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常见的是乳腺增生所导致,因为乳腺增生,通常双侧乳房同时发生,严重乳腺增生,会出现腋窝淋巴结反应性的增生肿大,出现局部疼痛。

徐建威副主任医师外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胰腺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囊性肿瘤,梗阻性黄疸,十二指肠肿瘤,胆管癌,腹膜后肿瘤,急慢性胰腺炎,胆囊结石,脾脏病变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特别是腹腔镜微创手术。

淋巴结是人体正常的免疫器官,是保卫人体的战士,正常人全身不同的部位都分布有淋巴结。下体表的淋巴结不能触及。当遇到炎症、肿瘤、外伤或者淋巴血液系统疾病以及风湿免疫疾病等均有可能增大。不是腋窝淋巴结肿大就一定患了乳腺癌。

陈健鹏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各种常见恶性肿瘤以化疗为主的内科综合治疗,尤其对肺癌、乳腺癌、消化道恶性肿瘤、妇科肿瘤、前列腺癌及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及靶向、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右侧的腋下淋巴结肿大是由于炎症引起的,但也不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可以先使用抗炎类药物进行治疗。可以到医院把肿大的淋巴结完整切除,做病理检查,如果确定是肿瘤的,可以及时进行治疗。

陈健鹏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各种常见恶性肿瘤以化疗为主的内科综合治疗,尤其对肺癌、乳腺癌、消化道恶性肿瘤、妇科肿瘤、前列腺癌及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及靶向、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一般情况下,哺乳期腋窝淋巴结肿大有以下治疗方法:
哺乳期的腋窝淋巴结肿大,通常与乳房的炎症有关,如果只是单纯的哺乳期腋窝淋巴结肿大,没有其它不适症状,则不用治疗,只需观察其大小变化。如果哺乳期腋窝淋巴结肿大伴有临床症状,如出现腋窝疼痛,局部发热,则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建议患者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张露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围产期保健,妊娠合并症,子痫前期,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儿异常,双胎妊娠,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以及妇科恶性肿瘤。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一般不严重。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是儿童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口服或者静脉注射抗生素至少一个星期,这样才能缓解淋巴结肿大的症状,平时尽量不要吃辛辣和生冷的食物。通常情况下,积极进行治疗通常可以缓解症状,并非较为严重的病种。但若不做好护理可能会导致病症复发,建议家长做好儿童护理,保持饮食卫生。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