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十岁出点就会黑眼圈,不怎么严重,到了读中专后就严重点,我...

会员595342 25 已回复
大概十岁出点就会黑眼圈,不怎么严重,到了读中专后就严重点,我是学医的,护士,后来去实习因为4天就上个夜班,很辛苦的,一般整晚都有事没睡,连续5个月这样,后来就是名副其实的熊猫眼了!现在上班,值了3年班,更严重,稍微休息不好眼睛就特别严重,有休息好还经常被被说,也吃了几个月中药,有点好转,但其不了什么作用,我伴有的症状就是经常腰酸,浑身无力,腿软手软,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疲劳,还有天气热的时候手是很烫,冷的时候手很冰,和别人相反,洗头都脱很多头发,从读初中就会,脱得有点多,请问这有什么药可以吃吗,我想去掉黑眼圈,有谁能帮帮我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陈杰波 医师 威县贺营乡陈庄村第一卫生室内科 一级丙等
擅长:老年便秘,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
已帮助用户: 193735
你好:民间护眼小秘方:
(1)眼睛酸涩疲劳:可用牛奶洗眼。将纱布折叠成小片,在牛奶中完全浸透,覆盖在眼皮上20-30分钟,能增强眼部肌肉活力,解除疲劳。
(2)黑眼圈:可用喝剩的红茶包敷眼,每晚睡前使用,20-30分钟后取下,对后天性黑眼圈效果较好。
(3)眼袋或生理性浮肿:新鲜土豆切成片先揉擦眼部患处,再敷在眼周15-20分钟取下,可消肿,经常食用可减轻眼袋症状。
(4)自制眼膜:每周1-2次,以胡萝卜或黄瓜捣碎取汁加入维生素E油剂4-6滴混匀,敷于眼部,提供眼部特别的滋润与放松。
有用0
相关问答

小宝宝出现了症状考虑为和睡眠质量不佳有关,睡眠质量不高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为脾虚的可能性大些。如果只是最近睡觉不好才出现的话,注意多休息及补充微量元素如钙等就可,日后平常生活中要注重脾脏的调理,如饮食方面可考虑多吃淮山及猪的脾脏等来调理。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耳穴贴不可以去黑眼圈。
对于黑眼圈,耳穴贴是没有效果的。长期熬夜会造成眼部有黑眼圈,整个人看上去没有活力,可以通过皮秒激光来进行治疗,皮秒激光是通过产生的热能,直接照射到肌肤的表层,将其击破,从而消除黑眼圈。术后要注意做好局部的护理,避免熬夜,要多休息,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

宋观礼副主任医师中医科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感冒咳嗽、鼻炎、冠心病、胃炎、体质调理、亚健康

有黑眼圈失眠的解决方法如下:
1.失眠往往会增加眼周色素沉着,久而久之就会出现黑眼圈,解决黑眼圈,要从失眠入手,改善睡眠后,黑眼圈自然会消退。
2.可以从饮食、作息习惯、药物控制等方面进行调整,并多吃营养丰富的安神食物,如刺五加、蜂蜜、葡萄、生菜、百合莲子粥、大枣、核桃、小米等。
3.养成规律睡眠的习惯,不要熬夜,必要时可服用镇静类药物,如安神补脑液、褪黑素等。对于已经形成的黑眼圈,可以局部冰敷,在眼周均匀研磨维生素C和维生素E,每天睡前一次,或者在眼周敷茶包等。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黑眼圈的形成与维生素A和维生素E缺乏有关,可能是A和E的缺乏。
长期熬夜,视疲劳,皮肤老化等。还会造成黑眼圈。一旦出现黑眼圈,单纯补充维生素是不够的。你也需要足够的睡眠。每天用手按摩下眼睑2-5分钟,或者每天早上起床用热毛巾敷眼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可以有效去除和淡化黑眼圈。也有女性长期带妆睡觉。使用黑色或过深的眼影会加速皮肤老化,黑色物质会渗入皮肤,造成黑眼圈。这就需要注意面部清洁。选择浅色眼影或者及时卸妆,可以防止黑眼圈的出现。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一般情况下,黑眼圈不一定是肝不好。
在中医里肝开窍于目,所以若患者存在肝脏问题,就可能出现眼睛干涩、巩膜黄染、黑眼圈等症状,通常还可能伴随恶心、厌油腻等症状。但是若患者长时间用眼,导致眼部过多疲劳,引起局部血液循环不畅,也可能有黑眼圈的表现,因此黑眼圈不一定是肝不好,患者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在医生指导下辨证分析。

陈秀杉副主任医师中医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手术或药物治疗各类肛肠疾病,如肛内外炎症、肛裂、痔、瘘、肛乳头肥大等。擅治中医内科各类疾病;中医儿科杂病。

痔疮膏含有活血化瘀以及清热解毒的成分,所以从理论上对黑眼圈还是有治疗作用。黑眼圈主要是各种原因引起了眼睛周边的血液循环不畅而引起色素沉着,所以痔疮膏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还是要选择专业的去黑眼圈的眼药膏。

姜金波副主任医师外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胃肠外科、肛肠外科、腹壁疝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