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四个月检查,是什么意思,会不会产生溶血?

会员8978024 25 已回复
我是O型血,我老公是A型,现在怀孕4个月了 检查结果是lgg抗A效价测定〈 64。 请问这是什么意思啊?会不会产生溶血呢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王林献 医师 章台镇北胡帐村卫生室妇产科 一级丙等
擅长:宫颈炎,宫颈糜烂,盆腔炎
已帮助用户: 232073
指导意见:有正常标准的,1:64就是正常标准。 您的情况是正常的,注意听医嘱做好孕期检查的,孕妇饮食尽可能广泛多样化不要偏食.多吃高蛋白优质蛋白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不要喝酒咖啡.戒烟.不要接触有毒物质和辐射源.
有用0
关注
武保明 寿阳县妇幼保健院外科
擅长:骨科、外科
已帮助用户: 375
病情分析: 新生儿溶血症最常见的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常发生在母亲血型为O型,父亲血型为A型、B型和AB型。免疫性抗体属于IgG抗体,分子量小,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因此,若母体过去因外源性A或B抗原进入体内而产生的免疫性抗体时,在与胎儿ABO血型不合的孕妇,可因母体内免疫性血型抗体进入胎儿体内而引起胎儿红细胞的破坏,发生新生儿溶血病。 意见建议:而您的检查lgg抗A效价测定〈 64,说明体内A抗原的抗体较少,这样宝宝出生的时候如果发生新生儿溶血也会比较轻,但是发生溶血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有用0
相关问答

夫妻溶血是新生儿溶血病,是指由于母子血型不合,母亲体内产生与胎儿血型抗原不配的血型抗体引起的免疫性溶血,就是Rh血型系统和ABO血型系统的血型不合。如果孩子妈妈的ABO血型是O型,而宝宝的爸爸不是,那么宝宝就有很小的可能性会发生ABO溶血性疾病。

王相华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贫血、造血系统急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殖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出血性疾病(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熟练掌握骨髓移植治疗,对不明原因发烧及发烧缺陷引起的感染有较丰富的诊治经验。。

怀孕溶血表现为胎儿在怀孕期间会出现水肿,贫血,黄疸,肝脾肿大,溶血严重可导致胎死宫内,中枢神经病变。如果孕妇血型是O型,丈夫血型是A型,B型或AB型,孕期需要查一下abo抗体效价,抗体效价高于1:64,就需要治疗。如果母亲血型是RH阴性血,丈夫血型为RH阳性血,也会发生新生儿溶血。

周敬伟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红斑狼疮,皮肌炎,银屑病,性传播疾病,白癜风,痤疮

abo溶血主要发生在母亲是a型血,而胎儿是a型或者是b型,如果母亲是ab型血或者说胎儿的血型是o型血,则不会发生abo溶血。40-50%的abo溶血多发生在第一胎,在abo血型相符的孩子当中,仅仅有20%会发生abo溶血的。这种黄疸多发生在出生以后24小时之内,多数不超过48小时,黄疸升高的速度是比较快的,需要尽快的给孩子光疗,降低血液当中的胆红素。

王相华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贫血、造血系统急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殖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出血性疾病(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熟练掌握骨髓移植治疗,对不明原因发烧及发烧缺陷引起的感染有较丰富的诊治经验。。

一般在怀孕期间检查溶血时间在怀孕16周是比较合适的,时间段胎儿生理特征发育基本完善,是需要抽血检查溶血血清,在怀孕28周进一步检查下溶血抗体的情况是有必要性的。以上这样的检查不需要空腹检查,但是需要注意清淡为主,不要吃油腻食物。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溶血儿是指刚出生的新生儿,因为血型和母亲血型不合,引起身体出现溶血反应。
新生儿发生溶血反应后,患儿会出现比较严重的黄疸,同时伴有贫血和面色苍白等症状。新生儿若出现明显黄疸,需要考虑是病理性黄疸。需要配合医生做进一步检查,确诊是否有溶血。如果是因为发生溶血出现的症状,要及时进行对症处理,避免溶血反应逐渐加重,容易出现生命危险。一般母亲是O型血或者RH阴性血型,新生儿比较容易出现溶血反应。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ABO溶血是一种由母子血型不合导致的自体免疫溶血,其中最多的就是Abo血型不合,因为母体缺乏的是来自于父亲的血型抗体和IGG抗体。抗体可以通过胎盘侵入到胎儿的血液中,引起新生儿体内特性和抗原抗体的反应,从而破坏了红细胞的致敏的单核吞噬细胞,从而引起溶血。
如果出现ABO溶血的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防止错失治疗时间,造成严重影响。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