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一般来说主要分两大方面。一个方面就是心力衰竭不能把回心的血量,充分地通过动脉系统供应给全身的各个器官,所以表现为器官供血不足,产生相应的症状。
比如大脑供血不足,会出现困意、困意、有时会出现恍惚等症状。肾供血不足时,会出现少尿的症状。皮肤发冷是由于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如果肌肉的血液供应不足,就会出现疲倦、疲倦等症状。
另一方面,由于病人没有足够的心脏供血,导致肺淤血,活动后会出现呼吸困难。最初的症状是疲乏的呼吸困难,然后是正襟危坐,到晚上出现阵发性的呼吸困难。
右心功能不全,回心血量在体外淤积,回心血量下降,会导致下肢、踝关节、胫前等低垂的部位水肿,还会导致肝脏淤血、胃肠道淤血,出现纳差等症状。
通常情况下,心衰分级是一种用于评价心功能的指标。根据纽约的心脏功能分类,将其划分为4个等级。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这个检查是按照病人的运动能力来划分的,病人可以轻松的爬上三层,就是一级的心脏功能。如果病人能上二楼,那么三楼就是二级心功能了。如果病人能从一楼爬到二楼,那就是心功能3级了。心功能4级,最严重的是在平地上,稍微活动一下就会有明显的表现。
通常来说,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期如下:
1、第一阶段:前心衰阶段,无临床表现,是有效防止心力衰竭的重要阶段,应积极控制血压、血糖、控制饮酒;
2、第二阶段:前期临床心衰,在没有心衰表现的情况下,及时的治疗可以延缓心衰的发展;
3、第三阶段:临床心衰阶段,主要表现为临床上的心脏结构变化和心力衰竭,这种情况死亡率非常高。
治疗心力衰竭的原则通常是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一般治疗有吸氧、卧床休息、限制饮水,以及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输入量,尽可能保持负平衡,同时观察心脏、肾脏功能以及电解质的变化。药物治疗主要有扩张血管、强心、利尿的药物,如地高辛、硝酸酯类药物、袢利尿剂,以及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ACEI/ARB类药物等。
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包括短期应用改善血流动力学药物治,改善心衰症状,长期应用延缓心室重构药物治,改善衰竭心脏的生物学功能,减少心衰住院和降低死亡率。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包括病因治,去除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调整代偿机制,降低神经体液细胞因子活性,防止和延缓心室重构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