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医生开了优甲乐,每日0.5片。这

会员95691780 1岁 已回复
新生儿,医生开了优甲乐,每日0.5片。这新生儿,医生开了优甲乐,每日0.5片。这个药是必须早上空腹服用吗?可以改在晚上服用吗?晚上等他吃奶过了两三个小时,喂了药再等半小时吃奶,可以吗?
医生回答共4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朱广文 主任医师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其他 三级甲等
擅长: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甲减、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
已帮助用户: 10158
可以的,空腹服药药物吸收好,故晨起空腹服药,其它时间也可以的。祝好
有用0
关注
王峥 医师 唐山市中医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急慢性心功能不全,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早搏...
已帮助用户: 10344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您的病情描述,考虑甲减,口服优甲乐最好早餐前半个小时口服,对生活习惯都没什么影响, 如必要也可以改为晚上吃,同时口服药物后要长期检测甲功情况,进行调整药物治疗,如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希望您可以对我的回答进行评价,谢谢
有用0
关注
胡亭亭 医师 南昌市第二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高血压,肺炎,糖尿病,痛风,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脂蛋...
已帮助用户: 39895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你提供的药物这个药物建议还是需要空腹的时候服用这个药物,因为这个药物属于体内的代谢激素,需要早上空腹服用的效果好。
有用0
关注
于海江 主治医师 明水县崇德镇卫生院内科 其他
擅长:肿瘤科、内科
已帮助用户: 128132
指导意见:你好,看你说的情况,那看晚上给孩子吃药也可以的,可在吃奶后过两个小时吃药就没有问题了,现在可先给孩子吃药治疗看看效果也好的。请对我的回答做出评价,谢谢!
有用0
相关问答

新出生的宝宝一个月每天的奶量是和宝宝的胃部消化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每日的奶量大概是在600毫升左右,有些宝宝可能会更多。原因分析新出生一个月的宝宝一天的睡眠时间比较多,加上消化系统也没那么完善,所以不用强制给宝宝吃的太多。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新生儿每日奶量是400ml-450ml。新生儿奶量需要参考体重的大小喂奶,每次喂奶30毫升-60毫升,一天喂奶6次-8次。随着日龄增加逐渐增加奶量,满月时每次吃奶达80毫升-100毫升,喂奶次数要逐渐减少。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一般情况下,妊娠期甲减一定要继续补充优甲乐。甲状腺激素是维持女性生长发育、月经来潮及生殖健康的重要激素。
所以有甲状腺功能低下的人必须要口服这种药物,每个月复查一次甲状腺功能,如果甲状腺激素没有达标,优甲乐要增加剂量。优甲乐这种药物对胎儿没有影响,不会增加胎儿畸形的发病率。建议备孕期及妊娠八周之内进行甲状腺激素的检查,异常者需在孕期每月检查一次,进而决定是否需要药物治疗以及调整药物的剂量。

张露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围产期保健,妊娠合并症,子痫前期,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儿异常,双胎妊娠,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以及妇科恶性肿瘤。

优甲乐吃多了会胖。需要长期服用优甲乐。优甲乐成分是左旋甲状腺素,人体缺少甲状腺素会引起低代谢症状,吃的少却会发胖,甲状腺素增多会引起高代谢症状,吃的多却枯瘦如柴,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症状。结合病情,甲状腺炎要长期吃,定期复查,不吃会发胖。

潘永源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

服用药物一周以后才会好转,甲减这种疾病主要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而造成的,它会使患者出现苍白虚肿,表情淡漠,皮肤干燥,智力减退,头晕头痛等一系列症状,这不但会给日常生活造成非常大的影响,还会严重的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

潘永源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

是甲状腺素片的一种,是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药物,优甲乐是德国进口的甲状腺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替代甲减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的部分,来维持患者正常的生理需要。

潘永源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