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医生好,能否饮用适量的酒来控制血糖?!

会员108772597 55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周医生好,能否饮用适量的酒来控制血糖?!
医生回答共4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谭剑锋 私人营养师(暂不发布)其他 三级乙等
擅长:保健品,药物性水肿,补肾,壮阳,养生,养血生发,理...
已帮助用户: 24456
健康指导:糖尿病人比建议喝酒,如果想喝酒可以少量饮用红酒,可以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但是也不能量多,因为糖尿病人本身不建议喝酒
有用0
付春玲 二级营养师 涿州市妇幼保健院其他 一级甲等
擅长:恶性营养不良病,维生素A过多病
已帮助用户: 8135
健康指导:您好:您想用适量饮酒来控制血糖,您应该去正规医院的内科检查一下,确定病情,再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加以治疗,尽量不要饮酒,以免对血糖的控制,饮食营养清淡,忌高糖.高脂.高热的食物,适当吃新鲜蔬菜.水果,同时要适当运动,祝您身体健康!
有用0
关注
姚兰 医师 河西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 二级
擅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喘嗽,口腔溃疡,营养缺铁性贫血...
已帮助用户: 11295
指导意见:白酒和红酒的含糖量很高,糖尿病病人要戒酒,饮酒可以是血糖升高。
有用0
关注
孟宪芳 医师 前郭县塞外平安医院中医科
擅长:咳嗽
已帮助用户: 1146
指导意见: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一般来说糖耐量异常的话最好少饮酒少吃甜食为好。祝您健康!
有用0
相关问答

糖尿病停药后最好不要喝酒。
是酒精含有的热量有点高,对血糖的影响可能很大。另外,饮酒后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低血糖。因此,糖尿病患者一般不主张饮酒。此外,糖尿病患者大多是身体肥胖的患者,这类人发生脂肪肝的概率会变高。此时,饮酒量过多也会对肝脏造成损害。糖尿病患者若果真的很想喝酒,也只能喝一点,而且需要及时观测血糖,防止血糖波动。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孕妇血糖的控制可采取饮食治疗和适当锻炼等措施,必要时用药物治疗及其他方法。
控制日常总能量摄入,能量的确定要以不同妊娠前体质量和妊娠期体质量增长速度为基础,在维持低盐,低糖的前提下、低脂饮食方式。建议孕妇在饭后半个小时内做一些低度或者中度有氧锻炼,比如散步和瑜伽,一周可锻炼三到四次。
如经饮食,锻炼不能达到血糖标准时,可以遵医嘱用胰岛素进行血糖控制。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孕34周是不可以放弃控制血糖的。
孕妇在怀孕过程中,血糖忽高忽低都会对胎儿引起一定的不良影响。如果孕妇血糖过低,会对胎儿造成低血糖,影响胎儿发育,严重会导致胎死宫内。孕妇血糖过高会导致胎儿营养过剩,胎儿肥胖等。防止疾病的发生,建议孕妇严谨控制血糖。此外,还需要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得熬夜,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不得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孕37周血糖还用控制的。
正常情况下,在妊娠期由于血糖升高,会严重损伤胎儿的发育,这种情况下,在孕期必须要严格的控制糖分的摄入,少吃甜食面食,还有水果。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来说,不仅要严格的控制饮食,还需要保持一定程度的运动量,每天进行有氧运动,例如,饭后进行散步,瑜伽等。有利于胎儿的发育。此外,孕妇需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提高精神气质,定期去医院进行产检,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枣子没有降血糖的功效,红枣具有补虚益气,养气血,健脾等功效,是脾虚弱,气血不足,身体无力,失眠等病人良好的保健营养品。由于红枣中富含有丰富的钙和铁,对防治骨质疏松及贫血有着重要的作用,中老年人经常会发生骨质疏松症,每天可以适当的吃些。红枣还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并且有效的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保护肝脏等作用。由于红枣皮儿属于难消化的食物,有肠胃炎的人尽量少吃。

潘永源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

如果女性在怀孕28周做糖耐量试验,提示没有妊娠期糖尿病,那到怀孕37周时,就没有必要控制血糖,而是正常进食即可。但如果胎儿太大,又想顺产分娩,那就必须适当控制饮食,以免顺产困难。对于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一旦确诊,那在整个孕期都必须控制血糖,因此在怀孕37周仍然需要继续控制血糖,以免血糖持续升高,导致胎肺不成熟和巨大儿。

潘永源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