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治疗频发性早搏?

会员102938348 41岁 已回复
早搏时间很长,但频发性室性早搏最近才有,24小时监测早搏一万多,第一次看了吃了心律平,但效果不明显,后来又开了门冬氨酸钾镁片,盐酸美西律片,参松养心胶囊,吃了后,有时早搏会好点,但有时没效果
医生回答共5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王燕慧 主任医师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其他 三级甲等
擅长:急诊科常见疾病治疗。
已帮助用户: 3698
你好,建议你继续服用这几种药物。注意休息,放松心情,定期复查心电图。
有用0
关注
张树昆 主任医师 曲靖市中医医院皮肤科 三级乙等
擅长:擅长各种皮肤病,性病的诊断治疗。比如荨麻疹、湿疹、...
已帮助用户: 22993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你描述的情况,用的药物可以了,继续服用就行,平时注意不能过度劳累,情绪平稳一点。
有用0
关注
陶洪夏 副主任医师 黄河中心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脂血症,慢性...
已帮助用户: 3616
指导意见:你好,你是频发性室性早搏,药物治疗效果一般。我建议你做射频消融。
有用0
关注
李楠楠 主治医师 枣矿集团滕南医院柴里分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心血管疾病、高血压
已帮助用户: 22128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你的描述来看建议你平时要放松心情舒缓压力,增强体质避免感冒劳累生气情绪激动等,调理月经周期,这个应该是心脏功能改变,不是器质性病变,不需要特别治疗的,合理作息少熬夜,服用些谷维素或安定
有用0
关注
王婉 医师 河南省建筑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内科,尤其擅长高血压等疾病
已帮助用户: 12113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病情分析考虑为室性早搏所致,其主要症状为心悸,胸闷,活动耐力下降等症状。建议注意休息,必要时可以应用参松养心胶囊,美西律进行治疗,如果不好转则可以应用利多卡因静脉滴注以缓解症状。
有用0
相关问答

频发性早搏可以使用以下方式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频繁的早搏是一种比较危险的疾病,比如室速的形成,会导致心室纤颤、猝死。对于频发早搏的种类,所选用的药物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如果出现频繁的室性期前收缩,可以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比如可达龙,美西律。可以口服参松养心胶囊、稳心颗粒等药物来进行治疗。普罗帕酮、β受体阻滞剂等都是治疗频繁的房性期前收缩的药物。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频发房性早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治疗:
频发房性早搏是指每分钟早搏次数大于5次称为频发早搏。患有频发房性早搏,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药物进行治疗,这些药很可能导致心跳减慢,血压下降。在服药期间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和心跳情况。同时平时应该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尽量避免剧烈运动。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通常来说,频发室性早搏怎么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早搏超过5次/分,称之为频发早搏。如果出现心电图频发室提前,建议24小时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24小时室早总数超过10%的患者,需要进行射频消融。如果心室早的总数少于10%,可以服用一些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此外,还有心肌梗死、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有可能引起室提前的疾病。如果有病因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对早搏处理,或针对不同病症,处理效果更佳。
一般来说,出现早搏的患者都会有心悸,乏力等表现,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也容易诱发心力衰竭,甚至导致猝死,所以说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疾病的进程。多数早搏为功能性,不伤心脏,但出现于某些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之上,需要积极处理。常见的早搏有窦性心动过缓、房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等类型,这类疾病都属于心源性猝死的范畴。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如果是因为焦虑、紧张、睡眠不佳,或情绪波动引起的,通过调节情绪、改善睡眠、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因素,早搏就可以自然控制,如果早搏频繁,但不超过一定的量,也可不通过药物,通过生活习惯调整,它也会慢慢减少。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一般情况下,室性早搏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日常护理等方式来进行治疗,具体内容如下:
1.药物治疗:如果患者患有室性早搏,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β受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等进行治疗,以缓解不适症状。
2.日常护理:室性早搏患者应注意进行日常护理,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进行剧烈运动,要避免饮用咖啡、浓茶、可乐等音频,以刺激交感神经。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