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检查报告(内容如下)

会员102009035 28岁 已回复
以前每年体检无肝胆疾病(没先天疾病肝胆)总胆红素1987标准(51~19)间接胆红素1497标准(《132)
医生回答共4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汪爱平 山西省儿童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甲...
已帮助用户: 4239
指导意见:你好,这个没事,就增高一点点,没有什么临床意义,不要紧。
有用0
陆松华 主治医师 潍坊市寒亭区人民医院外科 二级甲等
擅长:痔疮,肛瘘,肛裂,肛周脓肿,胆囊炎,阑尾炎,胆囊结...
已帮助用户: 24605
根据病情考虑是肝脏病变导致的间接胆红素升高。|#|建议口服天晴甘平胶囊2个周后复查,查肝脏CT和肝功能,乙肝五项。
有用0
关注
张宏伟 医师 阳信县人民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慢性肺心病
已帮助用户: 15050
指导意见:您好,您的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只是稍高,不一定有什么病理意义,可以过段时间复查看看。不过您的尿酸偏高,建议您饮食要控制下。要禁饮酒,包括各种类型的酒,特别是不能在饮酒时吃海鲜或肥肉等,因为可以时嘌呤成倍增加。平时要尽量清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参加体育锻炼等。希望您尽快恢复健康!
有用0
关注
陈会琴 主治医师 玉门市新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 一级甲等
擅长:内科、妇科、儿科、尤其对老年病的防治有特长 阴道炎...
已帮助用户: 36741
指导意见:患者你好:除了肝胆系统疾病以外,很多因素都有可能引起胆红素轻度升高,如高脂饮食,吸烟饮酒,熬夜,剧烈运动,压力过大等。奶你的总胆红素19.87,间接胆红素14.97,都只是轻微升高,考虑与上述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建议你平时注意按时休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心态平和,避免精神紧张,压力过大;不吸烟不饮酒;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有用0
相关问答

肝胆检查是肝胆脾胰肾彩超。经过肝胆脾胰肾的彩超检查,多可发现患者肝脏,或者胆囊内的疾病或者病变。如患者发现肝脏的占位性病变,需要进一步查上腹部的增强CT或者核磁检查,看患者肝脏占位的性质以及良恶性。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一般来讲,肝胆脾胰检查如下:
可分为腹部体检、血液学检查和放射学检查,这些是肝、胆、胰、脾的检查项目。胃部的体格检查主要包括视、听、叩、触等,主要是对胃部的各项器官进行初步的检查,判断有无相关的临床表现和体征。血液学的检测包括肝功能、淀粉酶、血常规、肝、胆、胰、脾功能。也可以做B超、CT、磁共振、肝、胆、胰、脾的影像学分析。

王东主任医师外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4
擅长:肝癌,门静脉高压症,胰腺癌,黄疸,腹腔肿瘤

进行肛门检查,首先应当选择合适的体位,可选择膝胸位、截石位、弯腰俯卧位,有时也可以采取左侧卧位,选择合适的体位,对检查疾病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应当进行肛门视诊,观察肛门的位置是否有异位变形等。然后观察肛门周围的皮肤及颜色,是否存在着红斑、糜烂、渗出,是否有肿物。

周敬伟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红斑狼疮,皮肌炎,银屑病,性传播疾病,白癜风,痤疮

乳房检查常用检查方法及检查内容一般是以下几点。
1、以月经净1周后为最佳,从二岁开始就可以完成。如果发现乳房下垂或肿块等问题应及时就医。自我检查时间应在经期1周后进行,因为在月经来临之前,乳腺组织就已经充血,会让整个胸部涨起来,很难评判。
2、三十岁后女性可以每年做一次,做专业的乳腺检查,检查包括乳头是否下陷,乳房是否有肿块、酒窝等,双乳的尺寸是否均匀,颜色是否有变化。
3、红外线的扫描,尤其是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进行筛查。
4、即使b超检查怀疑乳腺肿块也一定要进行b超检查。如果没有发现可疑病变,就不要轻易地进行手术治疗了。

吴国君副主任医师外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普外科常见病及疑难病症的诊治,尤其对甲状腺炎、甲状腺肿大、甲状腺癌、乳腺癌、乳腺纤维瘤、乳腺肿瘤、甲状腺结节、乳腺小叶癌、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囊肿的诊治有较深的造诣,对甲状腺癌和乳腺癌的手术治疗达国内先进水平。

可以做彩超检查,配合做尿常规检查,如果出现了急性膀胱炎,可能会出现尿急尿频。并且需要防止膀胱炎,导致出现上行性感染,反复发热比较容易出现肾炎的情况。平时多注意休息。

李明副主任医师外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泌尿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

如果同房导致妊娠,可以在7-10天后用早孕试纸进行检测,也可以到医院采血检测HCG和孕酮,可以初步诊断妊娠。现在怀疑自己怀孕了,可以去药店买一个怀孕测试棒或早孕试纸来测试,以确定怀孕,月经推迟约10天前去医院做B超检查,以确定是否怀孕。

潘永源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