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细胞减少症是指血液中性白(粒)细胞数降低,使病人对细菌和真菌感染的易感性增高的病症。粒细胞是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降低容易导致抵抗力下降,可以口服药物,如果持续不升,需要进行骨髓穿刺。
首先要看减少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感染之后导致的粒细胞减少,感染去除之后,粒细胞减少可以治好。如果是甲状腺功能异常导致的粒细胞减少,甲状腺功能纠正以后粒细胞减少可以治好。如果是药物相关性的粒细胞减少去除药物之后,粒细胞减少可以治好。但是如果粒细胞减少,是血液系统疾病,比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是需要治疗原发病的,通常不能治好。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指的是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低引起的疾病,多是因粒细胞生成减少或破坏增多引起。可分为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继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先天性多为遗传因素引起,继发性与药物、感染及其他原因有关,如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等引起的粒细胞较少,病毒感染引起粒细胞减少及脾功能亢进引起粒细胞减少等。
粒细胞减少症经过治疗是可以完全恢复的。但是在治疗中可能出现感染,因此要注意防治感染。保持皮肤和口腔卫生。如果合并有感染,应该做分泌物培养和药敏实验,明确感染类型和部位,并经验性应用抗生素治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可以口服一些升高白细胞的药物。如果中性粒细胞严重减少,病人出现了发烧等感染的症状,就需要住院诊断,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高白细胞,同时做血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血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敏感的抗菌药物治疗。
一般情况下,临床可导致儿童血常规检查中性粒细胞低的原因较多,建议父母先行带儿童就医检查,明确具体病因给予针对性治疗。
如流行性感冒是由于流感病毒感染所致,可导致儿童血常规检查提示中性粒细胞减少。还可能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是临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也可导致儿童血常规检查中性粒细胞低,治疗期间家长要注意给宝宝保暖,适量喝温热水,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促进宝宝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