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谷丙160,转氨酶120.应该注意什么、

会员7779593 23 已回复
全部症状:

发病时间及原因:

治疗情况:在服用灵芝胶囊和垂盆草颗粒
医生回答共3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任明京 主治医师 威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二级甲等
擅长:子宫肌瘤
已帮助用户: 26440
病情分析:

常见原因 饮酒引起酒精肝(戒酒即可);高脂饮食引起脂肪肝(多素食即可);长期药物引起药物肝(停药即可);长期劳累肝解毒下降(注意休息即可);
各种类型的病毒性肝脏病;胆囊疾病等;乙肝

根据症状和B超确诊,戒烟戒酒,做个肝脏b超。
有用0
关注
奚智捷 护士 威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二级甲等
擅长:妇科相关疾病
已帮助用户: 15533
病情分析:
根据你说的症状表现主要是肝脏受到了损害,
意见建议:
治疗应该是要降低你的转氨酶,你可以静脉点滴甘草酸二铵治疗,口服护肝片,饮食以清淡为主,忌油腻食物,要加强身体锻
有用0
关注
王寿彬 医师 广宗县医院内科 二级
擅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 372910
转氨酶高,原因可能与肝脏本身有问题,比如其他的病毒性肝炎或是大量经常饮酒和休息不好,都有关系的.所以要找到原因针对原因治疗才行的.平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过于劳累,禁酒,不要吃肝损害的药物.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如果要吃可以吃点:复方维生素B维生素C肌苷片保肝治疗,但是药物不要过多,过多的药物反而会造成肝脏损害.
有用0
相关问答

问题分析:这个指标偏高,考虑可能是肝功能有受损的情况。
指导建议:需要吃一些护肝的药物,例如甘利欣,护肝片等按照临床医生的医嘱正规用药,这段时间注意休息,不要劳累熬夜,饮食方面避免抽烟喝酒,少吃一些生冷,冰凉辛辣等食物,适当锻炼身体,过一段时间可以再复查一下指标。

任正新主治医师其他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58958
擅长:全科、体检分析、检验

一般来说,怀孕丙谷转氨酶高主要是以下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怀孕丙谷转氨酶高,若无不适症状,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需特殊处理。主要是由于怀孕期间孕妇口味改变,容易出现偏食现象,食物中营养成分比例失调所致。再者,如果孕妇食用过多的辛辣食品,也会出现怀孕丙谷转氨酶高的情况。怀孕期间孕妇暴饮暴食,容易导致消化液分泌异常,出现丙谷氨酸转氨酶升高的现象。这种情况下,需要及时调节饮食,合理膳食,通常能自行缓解。

张露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围产期保健,妊娠合并症,子痫前期,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儿异常,双胎妊娠,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以及妇科恶性肿瘤。

谷丙和谷草转氨酶是肝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超过这个数值,提示肝细胞受损,可能是以下原因导致:
1、病毒性肝炎,出现发热、腹部不适、肝区疼痛、肝脾肿大等表现,需要到医院进行乙肝标记化验,可以服用阿昔洛韦或拉米夫定等药物进行治疗。
2.肥胖,如果身体里有大量的油脂,脂肪堆积较多,平时可以适当吃一些清淡的食物,有助于兼减脂。肥胖严重,必要时可以口服熊去氧胆酸。

王东主任医师外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4
擅长:肝癌,门静脉高压症,胰腺癌,黄疸,腹腔肿瘤

谷丙谷草转氨酶偏高,可能是肝细胞受到了损伤,一般是比较严重的。
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性肝病等原因都会导致谷丙谷草转氨酶偏高,这些情况一般都是比较严重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治疗,在平时要多做运动,不要吃高脂高油的食品。如果是病毒性肝炎,可以去医院进行乙肝病毒标记的检测。单纯的转氨酶的增高,并不能说明疾病的严重性。还需观察凝血酶原的持续时间,肝损害程度愈高,凝血酶原的持续时间就会增加。

王东主任医师外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4
擅长:肝癌,门静脉高压症,胰腺癌,黄疸,腹腔肿瘤

这种情况下并不存在乙肝,初次产检时谷丙转氨酶正常,现在很可能跟自己没好好休息有关,这都不会引起谷丙转氨酶升高,应存在肝功能受到损害所致,还可到医院消化内科向有关医生请教,复检肝功能检查和乙肝检查。
若单纯性此值较高,且其他各项指标均正常时,现在尚不能完全确定可考虑。应清淡饮食,多补充维生素及优质蛋白质食品,少吃油炸、油腻、辛辣食物,刺激性食物摄入后,过一段时间重新检查各项指标并观察其数值变化情况。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在生化检查中有谷丙转氨酶这一项,此项升高时大多数提示出现肝脏的损伤。其主要的常见原因有病毒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损伤、中毒性肝损伤和自身免疫性肝损伤。首先治疗应进行保肝,稳定肝细胞膜的治疗,同时针对病因治疗。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