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力衰竭可以通过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老年人心衰的治疗原则是消除诱发因素、改善预后、控制病因、改善症状。通常可以使用呋塞米、西地兰、硝酸甘油等药物,还可以口服倍他乐克、螺内酯、培哚普利等药物。如果药物控制不好,可以考虑植入ICD、CRTD等器械,必要的话还可以使用左心室辅助装置和心脏移植。
心力衰竭来讲就是心脏功能出现老化,衰退的情况,平时就是要避免感冒受凉,避免进行重体力劳动,多休息为主,如果出现了急性心力衰竭,常用的药物增强心肌收缩力,或配合吸氧,平喘等药物治疗。
老年人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病,比较严重,发病率逐年上升,死亡率高,预后差。
老年人心力衰竭早期常表现为乏力、运动耐量下降、食欲不振、头晕、睡眠障碍等症状。老年人心力衰竭早期,病情往往比较隐蔽,容易被漏诊。当出现明显的心悸、气短时,心力衰竭会很严重,延误治疗。因此,老年人心力衰竭应引起重视,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生活方式的改善,平时给予低盐低脂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于劳累、感冒及情绪激动,控制体重,戒烟戒酒,适量运动。积极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等危险因素、避免诱发心力衰竭的病因和诱因,长期规律的服用强心、利尿、扩血管、改善心肌重构等药物给予二级预防。定期到医院复诊,医生根据检查的结果随时调整药物剂量,从而给予最优化的治疗方案。
老年人心力衰竭的高发人群是以下几种:
1.处于感染状态的老人:尤其是有呼吸道感染的老人,长时间躺在病床上的老人要小心肺感染,可能会发生心力衰竭。
2.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等,老年人由于冠心病引起的冠心病,冠脉储备能力降低,容易发生心力衰竭。
3.肾功能减退:老年人肾功能会随著年纪的增加而下降,容易导致心脏功能的下降,容易发生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