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即将大3的大学生,想咨询下医生我这种心理是不是属于某...

会员2 21 已回复
我是一名即将大3的大学生,想咨询下医生我这种心理是不是属于某种心理方面的疾病,谢谢了。
我小时候胆子就很小,主要是指怕一个人呆在黑暗的环境中,怕别人跟自己开玩笑似的突然吓自己。现在的主要表现如下:
1,由于以前和朋友一起看恐怖片(有关鬼怪的电影),虽然现在已经不再看了,但现在对卫生间、走廊、电梯等感到很恐惧。如果自己不自觉处在这些环境中时,不联想则不害怕,一联想起来就害怕的不行,所以经常表现出自己在卫生间里会突然大叫着冲出去,在走廊里快速跑到寝室里,不敢一个人乘电梯。以上表现在黑夜里更突出。
2,一个人晚上上自习回来寝室的路上,开始联想的时候害怕路上的行人,总感觉他们很不正常(被我怀疑为鬼怪等),听到周围有响声会很恐惧地回头看有没有什么跟着自己或什么人在看着自己。
3,不管白天还是晚上,和一群在谈论有关鬼怪东西的朋友在一起时,会变的非常紧张,如果有人突然吓自己一下就会情绪失控。
4,在镜子里看自己太久或近距离看别人太久会很恐惧,会对自己或最熟悉的人感到陌生而害怕,或联想自己或别人的动作、表情变得很诡异。
5,总是幻想会有蛇、壁虎等动物爬到自己床上,睡觉前害怕床(我们的寝室是大学标准寝室,床在上面,下面是写字台)下有什么东西在看自己。关灯后看到晾着的衣服会感觉衣服里有个人挂在那。
感觉诱因有以下几种:
1,小时候爸爸妈妈有事情会出去,晚上就把我一个人锁在屋子里,那时候经常联想鬼怪的东西,恐惧异常。
2,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时候总是担心他们都走掉了,所以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就会害怕。
3,被身边的大人讲的有关灵异事件吓到过几回。在6岁那年见到过***后的死人遗体。
以上所说的是我平时典型的心理或行为表现,自己不幻想的时候都很正常,联想起来的时候才会很恐惧。
虽说没对自己的学习、生活造成什么危害,但以后工作了换了环境,担心自己不能很好地适应。
所以请有关专家给予解答,我是不是属于某种心理疾病或障碍。万分感谢!如果是,还请给予知道,再次感谢!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王竞 医师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 三级甲等
擅长:妇科
已帮助用户: 100824
你好:
这属于心里上的问题,建议应该咨询心里医生,及时就诊
有用0
相关问答

解决大学生频繁失眠的方法如下:
1.大学生失眠可能与学习压力过大引起的过度焦虑、紧张等因素有关。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该调整心态,注意工作和休息的结合。
2.建议合理安排睡眠时间。晚上10:00至11:00准备睡觉,确保6-8小时的睡眠。
3.睡前听轻音乐和适当的运动可以缓解紧张的神经,放松压力,帮助睡眠。
4.建议保持周围环境安静,温度和湿度适宜,睡觉时避免光线过强。
当然,如果以上方法仍然不能解决失眠症状的话,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检查,查明病因,及时治疗。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心理疾病表现和症状多种多样,出现感觉障碍特别是感觉身体比较敏感,有的表现为感觉迟钝,有时候莫名其妙的听到一些声音或者看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人和事物,为此而惊恐不安、担心、恐惧、怀疑。有的表现话多、兴奋,而有的表现情绪低落、话少、不愿意说话、与人交往。有时表现的是特别敏感多疑,与人沟通中总怀有敌意目光等,这些都是具有心理疾病的表现。

刘强副主任医师精神科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已帮助用户:0
擅长:失眠,紧张,焦虑,恐怖各种情绪障碍,抑郁症,婚恋问题,人际交往

神经衰弱导致失眠的根本治疗在于神经衰弱的治疗,失眠属于对症治疗。
根据病情服用镇静催眠药物,但需要注意按需、间歇使用,避免成瘾和产生耐药性。要帮助神经衰弱、失眠患者逐步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使其认识到醒-睡是一种符合人体自然规律的行为,需要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来维持,如按时睡觉、起床等。白天可以做有规律的有氧运动,有助于睡眠。尽量避免饮酒、咖啡、茶、吸烟等,而且睡前不要暴饮暴食。尽量不午睡,保持足够的睡眠压力。此外,还可以配合经颅电磁刺激等物理疗法和中药综合治疗。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大学生有几种缓解失眠的方法:
1.放松,正确地缓解焦虑是摆脱失眠的关键。放松的方式主要是听轻音乐。睡觉前尽可能多地听虫子声、鸟声、毛毛雨、树林里的风声等自然声音的音乐。这些都能使心平静下来,快速入睡。
2.环境创造,研究表明,适当的温度、声音、光和充足的氧气是创造适合睡眠环境的关键,如果长期失眠,请尝试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0~23,噪音控制在35db左右,添加遮光窗帘和足够的氧气。相信有助于改善失眠。
3.理疗、体育锻炼、睡前泡脚、按摩或梳头都是改善失眠的物理手段。建议每天下班后锻炼30分钟左右。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紧张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有想尿尿的感觉,这也属于正常现象。精神压力过大可导致皮质醇(肾上腺在应激反应时产生的一种激素)分泌紊乱,进而出现包括便意在内的一系列现象,实际是紧张和焦虑的生理反应。好的应对方法是转移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和焦虑情绪,想上厕所的感觉自然就会消失。

黄世昌副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儿童心理疾病的症状有以下几点:
一、吮吸手指,宝宝有的时候吸吮手指是很正常的,一般到了两三岁之后就会慢慢的消失,但是如果还没有完全消失,那就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二、咬指甲,咬指甲是儿童期的一种常见的不良习惯,男女儿童均可发生,严重的会导致局部出血,甚至是甲沟炎,经常会出现失眠和抽搐。三、屏气发作,是指婴儿在受刺激、啼哭、过度换气后,会有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色、肢体僵硬等症状,严重的还会有短暂的意识障碍。四、口吃,是在儿童时期,经常出现的语言紊乱。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