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导致胃蛋白酶原2偏高,患者可以通过医学检查、药物治疗、日常管理等方式进行治疗。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建议去医院做碳13或碳14呼吸实验,确定是否有感染,如果有感染,可以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比如青霉素等。如果排除了幽门螺旋杆菌,那么这个数值就会升高,很有可能是因为胃窦炎症引起的,不过一般不会出现腹痛等不适的情况,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避免对胃肠道的刺激。
通常来说,胃蛋白酶原2偏高30可能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具体分析如下:
胃蛋白酶原是一种能够反映胃黏膜状况和功能的消化酶,由胃蛋白酶原1、2组成。胃底腺主细胞、粘液颈细胞等分泌的胃蛋白酶原2,正常值为1-15。应做好胃镜、碳14呼气试验等检查,以明确诊断,避免耽误治疗。建议及时完善胃镜、碳14呼气试验等检查,明确诊断,以免延误病情。
胃蛋白酶原比例为反应胃黏膜功能状况。
胃蛋白酶原1偏低可因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或胃癌,恶性贫血,胃切除,胃底黏膜受破坏等原因,均可引起胃蛋白酶原1的偏低。因此更应注意饮食规律、及时休息、注意腹部保暖等,再经过两个月左右的调整,复查时,若仍处于较低水平,宜做胃镜检查以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胃腺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幽门腺和Brunner腺分泌胃蛋白酶原,经胃酸作用,胃腔内pH值下降至5.0以下,无活性的胃蛋白酶原转化为活性胃蛋白酶,pH1.8~3.5时酶活性最高,随pH值升高而降低,如果升至6以上则失活。此外,胃蛋白酶原还可通过分离小分子多肽,使胃蛋白酶自身活化。是消化系统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导致胃蛋白酶原阳性的原因较多,具体如下:胃蛋白酶原阳性可能是消化道溃疡,可以口服药物西沙必利、多潘立酮或者是保护胃粘膜的药物进行治疗;胃蛋白酶原阳性也可能是胃炎,一般能使用雷贝拉唑钠、多潘立酮片、铝碳酸镁片、奥美拉唑等药物进行治疗;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也会导致出现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应少食多餐,避免饮食过多、过快、过饱,避免刺激性饮食。
胃蛋白酶原检测的意义如下:
胃蛋白酶原检测能显示胃部状态,胃蛋白酶原不受季节变化、饮食的影响,只要身体出现疾病,就会出现异常。因此,是诊断胃部是否存在疾病的重要手段。需要注意的是,检测前患者应该禁食,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患者平时可以适当锻炼,比如慢跑、散步等,还要多吃新鲜的蔬果,注意多休息,保持心态平和,有利于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