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蛋白酶原1偏低2,一般是不正常的,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
一般胃蛋白酶原1低于2是不正常的,可能是轻微的胃溃疡,也可能是胃部黏膜受到了轻微的伤害,也可能是因为幽门螺杆菌的影响。可以服用奥美拉唑、吗丁啉等药物,对胃黏膜的损害有很好的修复作用,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暴饮暴食,避免食用生冷、油腻、生冷、高淀粉类的食品。
胃蛋白酶原比值偏低不一定是癌症。胃蛋白酶原检测指标能反映胃黏膜功能状态。结果偏低,有很多原因造成如饮食,药物,幽门螺旋菌感染,轻度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胃扩张等,都可引起胃蛋白酶原比值偏低。
胃蛋白酶原1偏低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和胃癌。当然,如果只是胃蛋白酶原1偏低,而胃蛋白酶原2正常的时候,这个时候就要结合胃蛋白酶原1和胃蛋白酶原2的比值进行综合分析。当然,还要结合HP的检测以及胃镜,必要的时候还要结合胃黏膜病理活检来进行综合分析。
胃蛋白酶原比例为反应胃黏膜功能状况。
胃蛋白酶原1偏低可因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或胃癌,恶性贫血,胃切除,胃底黏膜受破坏等原因,均可引起胃蛋白酶原1的偏低。因此更应注意饮食规律、及时休息、注意腹部保暖等,再经过两个月左右的调整,复查时,若仍处于较低水平,宜做胃镜检查以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胃蛋白酶原1偏高的症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胃炎主要有上腹痛、腹胀、嗳气、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感染了沙门菌或者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素,则会出现腹泻、发热、脱水、休克等症状。临床上常用的有:胶体次柠檬酸铋(CBS),硫糖铝,麦滋林-S,氢氧化铝凝胶,胃膜素等。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特定的药品。要有节制的膳食,不要吃太热、太咸、太辣的食品。
胃腺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幽门腺和Brunner腺分泌胃蛋白酶原,经胃酸作用,胃腔内pH值下降至5.0以下,无活性的胃蛋白酶原转化为活性胃蛋白酶,pH1.8~3.5时酶活性最高,随pH值升高而降低,如果升至6以上则失活。此外,胃蛋白酶原还可通过分离小分子多肽,使胃蛋白酶自身活化。是消化系统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