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康复训练主要是卧床期间,行腿部的肌肉等长的收缩以及脚趾的屈伸活动,两周以后可以行患侧肢体的直腿抬高锻炼,以及加强脚趾的屈伸活动和膝关节的屈伸活动。
脚外踝骨折吃营养元素丰富的食品。
若病人出现脚外踝骨折时,为促进骨折端的骨痂长大。病人应多吃含蛋白质、钙质、维生素和其他营养元素丰富的食品或补品。病人可多吃含鸡肉、牛肉、鱼肉、牛奶、豆制品、菠菜、紫菜、西红柿、大白菜、山药在内的食品。由于这类食物含有大量营养元素,能加速病人骨折端的愈合,还能让患部周围的肌肉更加强壮有力,而且还有利于病人骨折之后的康复。
脚外踝骨折一般需要10-12周能够恢复行走,具体需要分情况讨论。
第一、外踝骨折无移位,可由U形石膏固定4周,去除石膏后,练习踝关节屈伸活动,10~12周复查踝关节光片,确定有连续骨痂通过骨折端并形成骨性愈合后可以负重行走。
第二、如果有骨折移位,石膏固定持续6周左右,后练习踝关节屈伸活动。
第三、如骨折不易复位,则应改为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恢复行走时间也是10-12周。
一般来说,左侧外踝骨折怎么办,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如果左侧外踝骨折出现移位,并且对位对线不良,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手术治疗,如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如果左侧外踝骨折没有明显的移位,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保守治疗,并且在外固定期间要及时复查,避免骨折处移位而形成畸形愈合,也可以服用一些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来治疗。
脚外踝出现骨折,正常的成年人60天是能够走路的。
正常情况下,如果是经过正确的处理,6周后就会出现骨痂,这时可以进行下地负重,也可以进行步行运动功能训练。经过两到三个星期的运动,基本可以行走了,60天就可以下地行走了。对于老人来说,骨折发育比较慢,或是后期的运动功能训练不到位,有很大的几率无法下床行走。
外踝骨折后通常需休息约4~6周,约4~6周龄,可到医院拍片检查,观察康复情况。对于不愈合的骨折,应尽快复位固定。如骨痂长得好,骨折线不清楚,可做拄拐活动,再逐步恢复正常。
对于不愈合或已经愈合了的骨折患者来说,必须及时治疗,以免造成关节畸形,影响行走能力以及日后生活质量。骨折过程中的护理,饮食要营养均衡,食用优质蛋白,富含钙的食品及部分新鲜蔬菜、水果等。注意避免过度疲劳,不要长时间坐在床上或坐立行走。
同时可做部分下肢功能锻炼,进行肌肉收缩等运动,帮助预防并发症,有利于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