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下,就要考虑是否由于伤寒、副伤寒、骨髓造血功能紊乱、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大手术以及烧伤等应激状态下导致的可能。需要结合病人的疾病史以及症状体征,明确具体原因,再进一步针对性的治疗。
最常见是在一些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感染的情况下发生。如患有哮喘、过敏性皮炎、荨麻疹或者食物过敏等。另外一种情况是感染寄生虫,比如肝吸虫、囊虫病、蛔虫病等在体内引发过敏反应,也可导致。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主要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过敏性紫癜以及药物过敏等。可见于寄生虫感染像血吸虫病、钩虫病、蛔虫病都可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偏低可以见于生理性的因素,比如精神刺激、天气寒冷可以出现这种表现,饥饿、劳累也是主要原因之一。这种表现是一个生理性的调节,大多能够自行恢复,无需特殊的治疗。
正常成人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分类中的0.5%-5%,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增高,可以见于以下疾病:1、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2、寄生虫病,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对诊断寄生虫病是有临床意义的,如肺吸虫病;3、皮肤病,如常见的银屑病、湿疹等;4、某些恶性肿瘤;5、某些传染病;6、风湿类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嗜酸性粒细胞降低可以见于伤寒、副伤寒等严重感染性疾病。体内如果发生严重的感染,也会对嗜酸性粒细胞造成损伤,会出现明显的下降。如果出现持续性进行性的下降,考虑有严重性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