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现无痛性心肌梗塞

会员11739915 已回复
如何发现无痛性心肌梗塞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周恒 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出现以下症状时,要考虑是否有无痛心肌梗死:
1、经期出现了多次胸背部闷胀、沉重或气促的情况。
2、突发的呼吸急促、呼吸急促、无法平躺、咳嗽、咳白色粘稠的痰液或粉色的泡沫状痰。
3、突发心慌,恶心,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冰凉。
4、老人突然出现精神错乱或失去知觉。
5、有无知觉的患者。
6、特别是最近发生的不明原因的低血压。
7、突然出现的无法解释的昏迷或痉挛。
因为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与痛苦的严重程度没有关系,而且因为年龄大、发病较迟、有较多的合并症,所以其病死率要比有痛觉的患者高。所以,如果出现以上症状,一定要进行相应的心电图等检查。
有用0
相关问答

出现以下症状时,要考虑是否有无痛心肌梗死:
1、经期出现了多次胸背部闷胀、沉重或气促的情况。
2、突发的呼吸急促、呼吸急促、无法平躺、咳嗽、咳白色粘稠的痰液或粉色的泡沫状痰。
3、突发心慌,恶心,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冰凉。
4、老人突然出现精神错乱或失去知觉。
5、有无知觉的患者。
6、特别是最近发生的不明原因的低血压。
7、突然出现的无法解释的昏迷或痉挛。
因为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与痛苦的严重程度没有关系,而且因为年龄大、发病较迟、有较多的合并症,所以其病死率要比有痛觉的患者高。所以,如果出现以上症状,一定要进行相应的心电图等检查。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心绞痛属于心肌梗塞早期的表现,心肌梗塞是指冠状动脉阻塞、血液循环中断,进而导致局部缺血,造成局部坏死。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来辨别:
1、疼痛:心绞痛与心肌梗塞在疼痛部位、性质上类似,但是心肌梗塞的疼痛往往更为剧烈,更为难以忍受;
2、病程: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比较高,每一次的发作都比较短暂,一般不会超过15分钟。心肌梗塞的发作往往会持续30多分钟,多则几个小时。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与其有关的冠状动脉储备功能降低,或是梗塞区域周边的血管供应不足有关。常见的原因是血管狭窄、血栓形成、血管紧张等。这种情况要比一般的心绞痛要严重得多,不稳定的心绞痛又可以分为急性心绞痛。心绞痛的病人可以根据急性冠心病来进行急诊治疗。心肌梗塞后心绞痛是在急性心肌梗塞后一个多月后再发作的。根据病情的特征选择合适的药物,在睡眠期间,尤其是在ST段升高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钙离子拮抗剂;在运动期间,可以选择使用β受体阻断药。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心绞痛不一定会演变成心肌梗塞。
心绞痛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在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心绞痛一旦确诊,就无法治愈,必须终身服药。心绞痛的病人要多休息,要有足够的睡眠,要有足够的睡眠,同时要注意节制性生活,特别是在心绞痛发作的时候,一定要避免过于激动导致心绞痛发作,严重的话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建议患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心肌梗塞一般指急性心肌梗死。通常情况下,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的患者可以通过使用药物、日常护理等方式进行治疗。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使用药物: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的患者可以按照医嘱使用盐酸贝那普利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日常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的患者应注意休养,避免劳累,注意保暖,多喝热水,多食用清淡的高蛋白食物,比如鸡蛋、牛奶、豆腐等,还可以适当的进行运动,促进身体恢复的同时,还能提高免疫力。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急性发作的症状体现,急性心肌梗死程度较重,有发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的可能。
心绞痛的症状是短暂的,ST段压降低,T波平坦、倒置,可以通过口服药物来减轻。急性心肌梗塞的症状表现为,症状一般会在半个多钟头以上,有的甚至几个小时,服药后症状不明显,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Q波不正常,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心肌坏死标志物升高。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