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期脱皮可能是正常现象。
骨折后会出现脱皮,是因为骨折后会破坏周围的血管和组织,造成养分供应不足,从而使肌肤发生新陈代谢。这是一种很常见的情况,并没有必要过度的担忧。病人在骨折后要做好石膏的护理,这样可以减少皮屑的产生。去除石膏后会出现皮肤脱落的现象。建议平时多吃猪肝、骨汤、鱼肉、鸡肉等食物。
一般情况下,骨折处的皮肤脱皮,并不意味着骨折愈合。具体原因如下:
骨折引起的脱皮是由肿胀和炎症所引起的,随着肿胀和炎症的消失,周围的表皮会发生坏死和脱落,通常发生在骨折后3个星期,而在骨折后4-6个星期内,骨性恢复即很牢固、结实,大概也需要3个月。所以不能仅从骨折处的皮肤脱落来判定患者是否已经完全痊愈了。
一般情况下,骨折后脱皮可能是皮肤组织代谢加快、外固定影响等原因引起的,具体内容如下:
1.皮肤组织代谢加快:在骨折后,患者骨折断端的血液循环可能会出现加快的情况,这可能导致患者患处的皮肤温度升高,从而使皮肤组织代谢加快,此时,患者局部皮肤可能会出现脱皮的情况。
2.外固定影响:由于患者骨骼断裂,在进行复位后,患者通常需要使用石膏、夹板等进行外固定,这可能会影响患者局部皮肤的正常散热,从而使骨折部位的皮肤温度升高,这也可能导致患者骨折处的皮肤出现脱皮的现象。
骨折后出现的脱皮是由于肿胀消失,并不意味着骨折已经完全愈合,脱皮表明局部损伤部位的软组织正在恢复,水肿也被完全的吸收,这个时间一般是在一星期到两个星期之间。
只有在肿胀和水肿彻底消失后,骨折的修复会更快,给患者更好的恢复条件,而在脱皮过程中,由于断裂部位的纤维组织尚未完全恢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断裂是很不稳固的。运动负荷后容易发生变形或不连。
骨折后脱皮还痒可能是局部透气性不佳导致的。
骨折后出现脱皮、发痒的原因是骨折后要做石膏固定,而骨折处的皮肤被纱布包裹,不透气、潮湿导致的局部湿疹。此外,因为受伤处的皮肤是被固定住的,而且四肢很难移动,所以掉落的皮肤会在局部堆积。所以,当打开胶片时,可能会出现皮肤有剥落,这是很平常的,不需要特别的治疗。去除了石膏后可以进行四肢的运动,可以慢慢的减轻皮肤的脱落。
问题分析:你好,没看到图片,这种情况一般可以见于创伤后皮炎,也可以见于真菌感染。确诊需要皮肤镜检查一下看看。
指导建议:对于目前情况,如果没有明显皮肤裂口,可以涂抹派瑞松软膏治疗试试。睡前用药后用保鲜膜封包处理。按照疗程使用规律用药两周。看效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