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骨折后采用石膏或支具外固定,上臂功能位为屈肘90度,前臂接近前胸,吊带悬吊前臂和肘关节,肩关节功能位为外展40度,前屈30度,内旋15度,配合外固定支具保持,肘功能位,屈肘90度,前臂功能位拇指朝上中立位,腕关节功能位,手背伸30度,手指半握拳固定。在采取固定措施后,应继续保持功能位,使患肢无负重。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上肢骨折固定后上肢应保持功能位的固定姿势。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可能是直接、间接暴力或者积累性劳损导致的,常见症状主要有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等,如果为保守治疗,需要进行上肢的外展位固定,而上肢骨折固定后上肢应保持功能位的固定姿势,有助于维持骨折处的稳定性,防止肢体远端的肿胀,缓解由于重力作用导致的骨折移位,主要的目的是限制关节及肢体的活动,促进骨折的愈合。
上肢骨折后,要维持肘关节弯曲、前臂平伸、上臂悬吊的姿态,这样才能维持上肢的功能位,这样才能使病人在康复的时候更好地进行肢体功能的锻炼,从而防止上肢肢体功能异常。
此外,有些病人长期固定后,关节会变得僵硬,上肢伸直,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在进行肢体固定时,要定期复查,根据病人的愈合恢复情况,及时进行功能锻炼,尽快恢复患侧肢体的正常功能。
一般来说,上肢骨折固定后应保持悬吊姿势。
上肢骨折应该行固定治疗,患者的姿势一般是悬吊。患者卧床休息期间患肢放于身体上,或者是放在旁边枕头上,有助于消肿。患者应该每三个月复查骨折部位x片,了解骨折恢复情况,并在彻底愈合以前避免提重物,以免加重骨折错位的概率。
平时应注意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保暖,避免着凉,保持营养均衡,多吃新鲜蔬果,有助于身体健康。
上肢骨折固定后应该保持在功能位,功能位也就是上肢紧贴胸壁,肘关节屈曲90度,掌心朝上,并用前臂吊带给予悬吊固定。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功能位是为了减少上臂骨折的自重,维持其稳定性,加速下肢静脉回流,减少下肢水肿,加速骨折部位的恢复。除了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还可以帮助上肢脱位、创口愈合、肌肉和肌腱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