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提问

我做动脉硬化检测双上肢动脉阻塞,肢体远端

会员128491370 57岁 36元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我做动脉硬化检测双上肢动脉阻塞,肢体远端动脉血液灌注欠充足,外周动脉将硬度增高。不正常心电图,窦性心率。血压、血脂、血糖正常。但本人伏案工作较多。我感觉两臂凉,下肢有时麻酥酥的感觉,久坐大腿根有不适感。想问专家怎么治疗?
是否去医院就诊过:
没去过
当前服药说明:
没有服药
既往病史及手术史:
没有
图片只有提问者本人和回复医生可以看到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周恒 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问题分析:你好,你57岁,双上肢发凉、双下肢麻木,久坐后双大腿根部不适。查体心电图T波V1-6低平、浅倒。外周动脉硬化检测提示有血管硬化。
指导建议:根据你的症状和检查结果,提示你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建议你进一步行心脏及血管的超声检测以明确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目前你要做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避免久坐不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避免烟酒、积极坚持有氧运动、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口服他汀类药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定期检查心电图及血液生化等。祝你健康快乐!
有用0
相关问答

动脉硬化可以采用眼底动脉检测、外周动脉检测、运动试验等。
动脉粥样硬化检查的主要手段有:眼底动脉检查用于诊断动脉硬化的主要指标;外周动脉探测是利用脉搏向上肢和下肢传递的时间差异来判断外周动脉硬化的情况;运动试验通常表明心电图上出现了心肌梗死,就说明心肌梗死了;心肺功能测试主要测定心肌和肌肉的氧气消耗,如果下降速度太快,说明病人有冠心病的危险。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上肢动脉硬化症状有肢体上的功能障碍。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觉得肢体的酸胀疼痛。一般上肢动脉硬化症状都是比较轻的,可以做一个上肢CTA,看一下血管狭窄情况,是否有闭塞。如果有闭塞,建议手术。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一般情况下,动脉硬化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检查:
动脉硬化可以通过生化检查、血常规、X光片、动脉造影、多普勒超声检查等方式检查出来。超过40的患者,若发现有主动脉变窄或畸形,则说明有主动脉瘤。出现头晕、步态不稳定等症状时,应考虑是由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脑供血不足。同时,运动后有心前区的疼痛或者有压力,也有可能是因为冠心病导致的。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动脉硬化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检查,具体内容如下:
如果是中老年群体,并伴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等三,则是由于动脉硬化的高风险群体;可以通过动脉彩色超声可以确定血管中的动脉和动脉,尤其是颈部动脉和四肢动脉,如果超声检查显示动脉壁有增厚,并伴随着动脉粥样硬化。另外一些特殊的血管检查设备也能显示出动脉硬化的情况,比如踝肱比率,也就是踝关节的血压和肱骨的血压都在1.0以上,小于0.8就说明是下肢动脉出现了动脉硬化。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动脉粥样硬化病人,除了遵医嘱用药降低血脂,抗凝治疗,生活方式的介入也是必须的,饮食要低盐、低脂饮食,多吃新鲜果蔬,低脂或者脱脂奶制品,膳食纤维丰富的谷物等。
另外,应注意保持健康体重和适量运动。可适当增加洋葱的摄入量,木耳之类的食品,对降低血脂有帮助,改善血管状态等。另外,要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同时,可选用少量荷叶,山楂是代茶饮,以做为改善动脉硬化之辅助治疗手段。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因为习惯动脉硬化导致的血管狭窄而出现的肢体缺血的表现,应该是能够有所改善的,但是这种症状一般是缓解比较缓慢,而且效果相对比较差,可以考虑进一步做介入治疗。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