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结果:总胆固醇8.2;甘油三酯2.1;低密度脂蛋白5.....

匿名 38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体检结果:总胆固醇8.2;甘油三酯2.1;低密度脂蛋白5.69。问下,吃药吗?吃什么药?注意什么?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没有住院吃药治疗过。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问下,吃药吗?吃什么药?注意什么?

医生回答共5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黄宽忠 医师 景德镇市中医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已帮助用户: 10480
指导意见:您好,根据您的病情描述,考虑属于高脂血症,建议可予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调节血脂,饮食清淡,忌油腻、动物内脏,多运动锻炼。祝您早日康复!
有用0
关注
郑艳 医师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胃、十二指肠溃疡,肝功能衰竭,慢性糜烂性胃炎
已帮助用户: 671
指导意见:你是才发现高脂血症的吗?如果才发现先饮食运动控制,低脂饮食,多运动。如果控制不了,可以吃他汀类的降脂药
有用0
关注
高捷 主治医师 肥城矿业中心医院内科 三级乙等
擅长:胃、十二指肠溃疡,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
已帮助用户: 24807
问题分析:你好,根据检查结果,多考虑为高血脂症,多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相应症状;目前在控制好饮食基础上服用辛发他丁、血脂康、复方丹参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治疗。定期复查如血脂、肝功能、肝胆b超等。
意见建议:平时少抽烟喝酒;饮食清淡,少吃动物内脏、蛋类、动物油等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粗粮。适当锻炼,控制体重
有用0
关注
张晓萍 医师 信丰县中医院中医科 二级甲等
擅长:漏肩风,面神经炎,蛇串疮
已帮助用户: 2499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你的描述,总胆固醇偏高,可以吃点辛伐他丁片口服降血脂。并且平时要注意饮食,忌动物内脏及油腻食物的摄入。
有用0
关注
王思船 主治医师 揭阳市榕城区人民医院内科 二级乙等
擅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 13360
指导意见:首先你的总胆固醇偏高,甘油三酯偏高,低密度脂蛋白偏高,可以口服降胆固醇的药,建议你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平时低胆固醇饮食,少吃鱿鱼,蛋黄,蟹黄,带鱼等无鳞鱼
有用0
相关问答

可能是因为血脂过高,不要先用药,注意饮食控制,多锻炼。平时,应该注意避免高胆固醇和高脂肪的食物、生活规则和定期检查。如果甘油三酯含量高,则是需要药物治疗的。多运动。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总胆固醇6.24,甘油三酯0.5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16,的确有可能引起脂肪肝的,想确诊脂肪肝,应该进行肝脏的彩超检查来确诊,首先就是低脂饮食,也就是说不要吃高脂肪的食物,如肉类,油炸类的食物的,多吃新鲜水果蔬菜,适量的多运动来消耗脂肪,定期复查血脂。

胡春晓副主任医师外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肝癌、胆管癌、胰腺癌、胆囊息肉、胆囊结石、肝血管瘤、阻塞性黄疸、肝内外胆管结石等肝胆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同时擅长肝胆腹腔镜微创手术。

一般多考虑为血之中的异常现象引起的甘油三酯正常但低密度脂蛋白偏高。需要注意避免高脂肪高油脂的食物摄入,要到专业的内分泌科,根据血脂的情况来选择调整用药。注意适当的多吃绿叶食品,有利于这种血脂的恢复正常。

潘永源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

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会导致在冠状动脉管壁出现粥样硬化,进而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会导致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等冠心病的发生。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应该是高血脂,是需要及时的降脂治疗的,同时需要饮食控制的,平时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适度的体育锻炼,这些对健康都是有好处的。血脂高对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是导致动脉硬化或是脑血管意外的重要的病因之一。

王相华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贫血、造血系统急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殖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出血性疾病(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熟练掌握骨髓移植治疗,对不明原因发烧及发烧缺陷引起的感染有较丰富的诊治经验。

高血脂是指总胆固醇和LDL胆固醇偏高的情况。高血脂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高血脂会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等。在这种情形下,高血脂会使血管变得更硬,从而导致动脉斑块的形成,从而导致血管的狭窄,从而导致相应的器官的血液供应不足;严重时,还会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该尽早前往医院,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