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过度

会员6611149 40岁 已回复
全部症状:
10年前刚结婚,感觉年轻气盛。几乎每天过性生活2次。现在年纪大点,总是感觉身体虚劳,经常冒虚汗,阳痿挺不起,请问医生我这是什么虚,该吃什么药治疗。谢谢你!
发病时间及原因:

治疗情况:经常吃六味地黄丸,没什么效果
医生回答共3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李香焕 医师 贺钊医院妇产科 一级甲等
擅长:中西医结合
已帮助用户: 121571
病情分析:你好朋友;肾虚指肾脏精气阴阳不足。肾虚的种类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肾阴虚、肾阳虚。建议你最好口服六味地黄丸治疗为好,祝你健康欢迎再来咨询。
意见建议:
有用0
关注
刘辉东 医师 岭背卫生院传染科 一级甲等
擅长:传染科,尤其擅长乙肝等疾病
已帮助用户: 219943
你好
你这考虑是肾虚所致的 建议加强身体锻炼 增加营养 适当的减少性生活的次数 保持愉快的心情 减少身体和心理的压力
有用0
关注
张素云 医师 威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妇产科 二级
擅长:妇科疾病的研究
已帮助用户: 134250
平时多吃以下食物比较好,羊肉、牛肉、虾、海参、牡蛎、鳗鱼、鹿肉、鸡肝等。水果建议多食用杏、桃、木瓜等,比较好。
有用0
相关问答

过度担心睾丸扭转是一种心理问题,不会怎么样。
患者睾丸扭转是在剧烈运动后才会发生,临床上表现为睾丸疼痛、肿胀,且伴随全身流汗,恶心呕吐,坐立不安的现象。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睾丸扭转。
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保持良好心理,不要操之过急,如果自身患有病症及时前往医院进行针对性检查,在医生指导下正确调理即可。

李明副主任医师外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泌尿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

过度劳累可能会引起发烧。过度劳累后可能会导致身体的免疫力降低,容易合并感染,出现发热,容易合并病毒、细菌、真菌等,常见的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细菌有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等。发烧后要进行血液检测、CRP、血培养、肝功能等方面的检查,同时要进行腹部B超、胸片、CT等检查,确定感染部位。如果确诊为细菌引起,应立即给予抗生素。如果有高的温度,可以使用退热的药物。

何洁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肺癌、睡眠呼吸障碍等疾病诊治。

任何肝炎患者都不能过于疲劳。
在乙肝发生后,不管是什么病因导致的,一定要注意多注意睡眠,不要饮酒,要注意饮食。如果是重度患者,可以躺在病床上,尽量不要运动,以免增加肝脏的负荷。此外,患有慢性肝炎的患者需要进行积极的护理,在完全康复以后可以多做一些工作,或者多做一些运动。而慢性乙肝、慢性乙肝等慢性病患者,即使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也要尽量不要熬夜,以免病情恶化。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劳累过度腰疼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处理:
长时间处于疲劳过度过度劳累可能会引起慢性肌肉劳损或者腰间盘突出症,进而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腰疼的症状。一方面,日常生活中,患者要避免腰部用力,尽量少弯腰,可以通过热敷、理疗、中药离子渗透等方法调理。另一方面,如果以上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消肿止痛、活血化淤、消肿止痛的药物来减轻疼痛。

刘凤岐主任医师外科北京友谊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足踝外科,足跟痛、脚掌疼、拇外翻、平足等等。

劳累过度腰疼一般可以进行日常护理、物理治疗、药物治疗。
1.腰酸是因为劳累引起的。在治疗上,患者要多注意腰部的放松,尽量不要过度的弯腰。
2.劳累过度腰疼还可以选择热敷、理疗仪烤电、中药离子透入、艾灸等保守疗法。
3.劳累过度腰疼也配合消肿止痛的膏药进行治疗。患者也可以通过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非甾体类的镇痛药物来减轻痛苦。

刘凤岐主任医师外科北京友谊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足踝外科,足跟痛、脚掌疼、拇外翻、平足等等。

过度劳累是会引起高血压,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适当的运动以及减轻一些高强度的工作,这样对于控制病情都是非常有利。
像高血压患者近期没有服用降压药物或者是生气、着急等引起血压增高以及收缩压升高尤为重要,因为脾气急躁或者是情绪紧张,都会造成血压的不稳定。像平时一定要注意控制情绪,还有就是在生活中,要戒烟、戒酒,限制钠盐的摄入,最主要的还是要保持身体的轻松,减轻一些因为体力或者脑力劳动导致的身体的紧张、劳累感,这样都有助于控制病情的发展。
控制高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也是比较重要,应该根据检查,还有医生的指导,长期的服用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的增高,结合生活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这样是能够控制住病情的发展。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