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今天医生给我的答复!我去年去广东省人民医院看过心理精神科...

会员372257 28岁 已回复
谢谢今天医生给我的答复!我去年去广东省人民医院看过心理精神科,医生检查我得了忧郁症,是中度忧郁,开了左洛复给我吃.吃了半年的时间,感觉到好像好了.但是断药一个月后,精神上又受到了一点刺激,主要都是看到别人不喜欢我,给我面色看,我就心里难受得要死;看到自己的一些朋友交际那么好,和哪一些人都谈得来,别人又那么看得起她,我就觉得自卑,觉得自己好无用,我怎样才能做到不受人际关系的影响?我好苦恼!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范姝荣 主任医师 北京百坤园中医研究院失眠、精神障碍治疗中心
擅长:擅长用中药治疗失眠、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精神...
已帮助用户: 4321
您好!
抑郁症是一种很容易治疗的疾病,医学上称之为“精神上的感冒”。几乎98%的抑郁症患者经过妥当的治疗后,都可以恢复正常、快乐的生活。以下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①西药:改变脑部神经化学物质的不平衡,包括抗抑郁剂、镇静剂、安眠药、抗精神病药物。由于西药副作用较大,严重伤害脏腑功能,对身体健康造成诸多不利,且只能控制症状而不能根除,故不被广大患者所接受.②中药:舒肝理气、健脾化痰、解郁宁心,调理脏腑功能,能够从根本上彻底治愈该病,而且没有副作用,是目前治疗抑郁症的最佳途径.
(2)心理治疗:在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治疗主要是用来改变不适当的认知或思考习惯、或行为习惯,是一种辅助的治疗方法.
(3)情趣治疗:多接受阳光与运动对于抑郁症病人有有利的作用;多活动活动身体,可使心情得到意想不到的放松作用;阳光中的紫外线可或多或少改善一个人的心情。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与安定的生活是抑郁症患者最需要的,早睡早起,保持身心愉快,以愉悦的心情面对每一天,凡事都要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期以增加个人生命的彩度与亮度。

我建议你采用中药治疗。必须通过辨证施治,用没有毒副作用的中药调理,再加上心理调理,情趣调理三位一体的治疗方法才能达到好的治疗效果.我们需要知道您的详细病情,你也可以直接与我联系,希望我们对您能有所帮助。
有用0
相关问答

忧郁症失眠的原因如下:
1、抑郁症患者白天无法转移注意力,不想参加活动,也不想人际交往,每天都很孤独寂寞,生活很单调。到了晚上一个人容易胡思乱想,容易钻牛角尖,记忆力异常提高。
2、特别是消极记忆,对不良经历的关注特别强烈,出现反复思考、思维叛逆的现象。睡觉前出现思维反刍现象的话,容易引起入睡困难。

刘强副主任医师精神科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已帮助用户:0
擅长:失眠,紧张,焦虑,恐怖各种情绪障碍,抑郁症,婚恋问题,人际交往

抑郁症与心理因素、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引起的,需要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治疗,抑郁症不治疗自己好的可能性不大。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注意生活的节律,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及时倾诉和释放。

曲中玉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妇产科超声

忧郁症即抑郁症,主要症状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或丧失、精力缺乏。另外,还可能出现注意力不能集中、什么事情都不想做、不想说话、不愿出门、睡眠质量不好、失眠、食欲不好吃不下饭、反应迟钝等表现,总觉得疲乏无力,觉得自己没用,拖累家人,情感比较脆弱,容易莫名哭泣,对未来没有希望。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抑郁症与心理因素、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引起的,需要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治疗,抑郁症不治疗自己好的可能性不大。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注意生活的节律,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及时倾诉和释放。

曲中玉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妇产科超声

焦虑、失眠和抑郁会造成以下后果:
1.使用EFG脑神经递质检测仪快速找到原因。利用EFG脑神经递质检测仪快速检测9种神经递质,准确率高,大大提高了精神疾病的治愈率。
2.中医激活安神平衡疗法r-TMS脑康复治疗仪综合疗法。激活中药安神平衡疗法配合r-TMS脑康复治疗仪,可以调节各种神经递质的活动,使整个大脑神经系统达到和谐统一。
3.个性化心理咨询,防止心理疾病复发。心理治疗是精神疾病综合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个性化的心理治疗,从而防止心理疾病的复发。

刘强副主任医师精神科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已帮助用户:0
擅长:失眠,紧张,焦虑,恐怖各种情绪障碍,抑郁症,婚恋问题,人际交往

忧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这个要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