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男,胸闷,活动后心悸,气短乏力,有头晕。心电图...

会员144732561 47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77岁男,胸闷,活动后心悸,气短乏力,有头晕。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下壁异常Q,T比异常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C反应蛋白32.5;白蛋白43.5;谷丙转氨酶15.9;谷草转氨酶63.8;肌酸激酶230;脑钠肽前体1772;乳酸脱氢酶647;白细胞8.891*10~9/L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西医是什么病,中医叫什么?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魏金玲 主治医师 浙江省中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各种常见急危重症的,心脑血管爱病!
问题分析:您好,胸闷、心悸等症状通常是因为心血管疾病所致,可以诱发脑供血不足的发生,表现为乏力,头晕等症状。您的C反应蛋白较高,提示身体内存在炎症,肌酸激酶数值较高,提示心肌受损,脑钠肽数值较高提示心衰的可能。而综合来看应该可以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合并窦性心动过缓、中医可以诊断为胸痹。
建议可以口服阿司匹林,辛伐他汀,麝香保心丸,心宝丸,依那普利,曲美他嗪,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注意定期检测血压,血脂,血糖数值,生活上注意不要过于劳累,注意适量运动,注意保持心情放松,不可过于情绪激动;注意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饮食,不可吸烟饮酒,饮用咖啡及茶饮等,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有用0
相关问答

胸闷、气短、乏力、心悸、失眠是非常常见的临床症状。在诊断中可以考虑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病理因素引起的,比如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中的冠心病主要是由心肌缺血引起的。患者会出现胸闷气短,严重时会影响睡眠。这时候就需要进行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CT或血管造影等临床检查,明确诊断,解决问题,这样症状才会有所改善。
第二个方面是躯体化症状。简单来说就是神经官能症,就是通过一些临床辅助检查,查不出具体是什么病理因素导致的症状。治疗方面,症状要改善,比如安眠药帮助改善睡眠。睡眠改善后,还会出现心慌、气短、胸闷。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引起胸闷气短、乏力头晕多考虑与心脏器质性疾病有关,同时呼吸系统疾病、贫血等也可能诱发这些症状。
心脏疾病如心肌缺血或冠心病,可能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影响全身血液循环,进而出现胸闷气短、乏力头晕等症状。对于这类问题,患者可遵医嘱尝试参七心疏胶囊,其药物成分中含有4种针对扩张冠状动脉的药材及5种降低心脏耗氧,保护心肌的药材,对冠心病的治疗有着积极作用。
此外,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贫血、情绪波动、剧烈运动或低血糖等因素都可能引起这些症状。建议患者明确具体原因后再针对性治疗。

王燕主任医师中医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常见病,如呼吸系统疾病,肺病,脑梗塞,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同时擅长用中医的方法治疗眩晕,耳鸣,失眠,食欲不振,周身乏力,水肿,尿频,便秘等。

出现胸闷气短乏力可能是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脏病,以及由于炎症感染导致的肺部疾患,比如肺炎等。
患者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需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x光检查,比如心电图,心脏彩色超声,以及肺部的X光片等。确诊具体病因后再对症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出现肺炎,需要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控制。
此外,患者平时要多注意多休息,同时要有规律的生活,避免熬夜。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应该吃一些药物来进行治疗,考虑心脏方面疾病的可能性比较大,也可以考虑是,贫血,或者是气血低所引起的脑供血不足现象,有可能是过度劳累所致,平时注意多休息。不要吸烟喝酒。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会胸闷气短乏力的原因如下:
1、考虑糖尿病患者是否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可引起患者胸闷气短。
2、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患者如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引起胸闷、气促。
3、糖尿病患者如有支气管哮喘,也可出现胸闷气促。因此,糖尿病患者胸闷、气促,原因很多,积极寻找原因,针对其原因进行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胸闷、气促。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胸闷气短乏力嗜睡,可能是生理性原因引起的,也可能是病理性原因引起的。
如果是急性心肌炎,也有可能是因为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的,引起心功能下降、心律失常等,有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还会引起疲倦,容易产生困意。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脏瓣膜病。此外,低血糖、低血钾、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也会引起这些情况。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