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拉肚子

会员5645659 10个月 已回复
全部症状:前几天发烧,后来就拉肚子拉的都是稀水 ,是喷出来的,这几天没有精神老是想睡觉,这几天还长牙齿

发病时间及原因:去医院化验大便,脂肪球是10

治疗情况:第一天发烧38.6度,吃的美林退了烧,第2天拉肚子还发烧就去医院看,医生开的妈咪爱和蒙托石散还有消旋卡多曲颗粒。吃了3天还是拉,拉白色大便很稀,今天去医院医生给拿的,复方胃蛋白酶散和启脾口服液还有口服补液盐吃了到晚上拉的又多了,拉的是绿色大便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赵锋 主治医师 邹平县中心医院儿科 三级甲等
擅长:儿科
已帮助用户: 87678
你好,孩子的现象考虑可能是消化不良或肠炎的原因引起的, 常常是受凉或者饮食不当常见。多让孩子吃一些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物比较好,比如小米粥之类的。如孩子出现精神差,发热,呕吐腹泻明显,尿少等脱水的情况要及时输液治疗的。可先口服复方胃蛋白酶散和启脾口服液,补液盐看看。
祝孩子早日康复。
有用0
相关问答

一般情况下,宝宝拉肚子可以采取以下办法推拿。具体分析如下:
小儿腹泻之后,可以采用按摩的方法进行调理,效果会更好。具体来讲,推拿方法主要有:一种是顺时针方向的按摩,一次5-10分钟。第二步是在小儿的天枢、神阙上按摩,分别按摩五分钟。第三步是为儿童按摩背部,一次按摩9-15次。第四个步骤是给龟尾巴按摩,每次按摩5分钟。通常可以采用上述四种方法进行止泻。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孩子腹泻吃不下东西,例如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胡椒等、大蒜之类刺激性尤其强烈。
这些东西在肠胃中容易产生大量气体和胃酸,刺激胃部造成消化障碍。也有吃得太腻,过硬食物加重胃负担,还可能因消化不良导致腹泻,即典型脂肪泻。另外,如果是肠胃功能不好的孩子。因此,对腹泻患者来说,更不应该进食油腻食物。要选择新鲜的水果蔬菜,如苹果、梨、香蕉、柿子等。亦不可食过冷食品凉饮,凉菜之类。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小孩拉肚子一般不建议吃糖。
由于小孩的消化系统免疫能力较弱,如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引起腹痛、拉肚子等不适症状。而糖摄入人体后,较难被胃肠道进行消化、吸收。如小孩出现拉肚子的症状,吃糖后可能加重胃肠道负担,不利于病情的恢复。此外,还可能加重小孩的不适症状,甚至延长其治疗时间。
如小孩出现拉肚子症状,建议清淡饮食。尽量选择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有助于病情的恢复。同时,尽量避免摄入辛辣、刺激的食物,如火锅、烧烤等。如果拉肚子的症状较为严重,还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改善症状。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一般情况下,宝宝拉肚子时能喝水,但是不建议给孩子喝白开水,因为白开水不能起到什么缓解作用。
建议,家长在温水里加上少量的盐、糖制成口服补液让孩子进行口服或者加入食醋配成酸甜口味的。
当宝宝出现腹泻或者是严重呕吐的情况时,都能够造成孩子脱水,因而让孩子摄入口服补液,既能补充身体水分,也能帮助宝宝恢复精神状态。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如婴儿腹泻,并非由于母乳喂养,可以吃。如果宝宝拉痢,也不是母乳造成的是不能进行母乳喂养的。
如婴儿腹泻是母乳所致,则不能哺乳。因为宝宝在出生后不久会出现呕吐和腹胀症状,而这种情况往往预示着宝宝已经发生了胃肠道炎症或者其他胃肠方面的问题。若母亲因进食生冷油腻或是刺激性食物,感冒受风或者在生病的状态下,使得奶水品质变差,很可能会引起宝宝消化不良、拉肚子,肠易激综合征等。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宝宝拉肚子奶粉能吃。婴儿有腹泻,可能由下列因素造成:
1、属于饮食不洁或腹部受凉导致消化不良性腹泻。
2、儿童就是不讲卫生,导致肠道感染性腹泻。在没有明确诊断前,家长不要轻易给孩子吃羊奶粉。因此可带孩子查血常规及大便常规、产品病因、对症治疗等,小孩拉肚子时,可以给羊奶粉。
家长可以遵医嘱给宝宝吃健胃消食口服液、乳酸菌素片、羔羊胃提取物维B12颗粒进行治疗。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