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张性心力衰竭

会员56351637 44 已回复
我的同事老赵得了舒张性心力衰竭,经常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大汗淋漓,我们都很为他担心了,请问舒张性心力衰竭有什么治疗方法?舒张性心力衰竭治疗方法。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张静 副主任医师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
问题分析:您好,舒张性心衰是指心室主动舒张功能障碍或心室顺应性降低,而收缩功能正常。单纯性舒张功能不全多见于高血压、冠心病,严重的见于限制性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
治疗原则是积极寻找并治疗基础疾病,降低肺静脉压,应用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及ACEI,如伴有心脏收缩功能减退,禁用正性肌力药物。如有心衰发作,立即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希望能够帮到您
有用0
王福花 副主任医师 张家口市宣化区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
问题分析:一般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话考虑会引起体循环淤血的情况导致局部静脉充盈及胃肠道消化不好,面色苍白情况发生。
治疗上一般考虑需要改善改善心衰的症状同时近期查获,心脏彩超。
有用0
相关问答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要先积极控制血压,要将血压控制在收缩压不超过130mmHg,舒张压不超过80mmHg;
2、建议出现水肿症状的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利尿剂来改善症状。
3、患者房颤转复后要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ACEI、ARB、β受体阻断剂、维拉帕米等药物,来维持窦性心律,改善舒张功能,防止心肌重构。
患者的病症、病因、身体状况等不同,治疗方式也不同。因此建议患者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治疗。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舒张性心力衰竭(DHF)典型征象常是肺循环淤血为主要特征的左心衰征象,如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疲乏无力,尿量少和肾功能损害等不等;DHF主要征象是体循环淤血为特征的右心衰征象,包括胃肠道和肝淤血引起的胃胀,食欲缺乏和低垂部位凹陷性水肿,偶可合并肺部感染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一、左心衰竭:
1.呼吸困难程度不一,劳力性呼吸困难为左心衰首先表现。端坐呼吸、肺淤血到了一定的程度病人就无法平卧。晚上阵发性呼吸困难时,病人在睡眠中突然被憋醒。急性肺水肿是左心衰呼吸困难中最为严重的表现。
2.咳嗽咳痰咯血初起常在夜间出现,坐或站立位咳嗽即可缓解。
3.虚弱、倦怠、运动耐量降低,组织灌注不充分,代偿性心率增快。
4.尿少和肾功能损害尿少和肾血流量的长期下降会发生血尿素氮和肌酐的增高。
二、右心衰竭:
1.消化道症状如胃肠道和肝淤血所致的胀满,食欲不足,恶心呕吐。
2.左心衰继发右心衰呼吸困难亦有劳力性呼吸困难。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特点为发生在心脏舒张期,具体内容如下:
心力衰竭通常可以按照其发生的状态分为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舒张性心力衰竭等。如果患者出现了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情况,通常会在心脏舒张期出现缩短的情况,这通常是心脏的主动松弛功能下降所造成的由于受到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影响,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限制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疾病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舒张性心力衰竭。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通常情况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要做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等检查。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超声心动图:舒张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松弛受损和充盈减缓和心肌顺应性降低所致的一类心力衰竭,患者一般会出现呼吸困难、疲惫感、肿胀等症状,患者可以做超声心动图揭示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及进展过程。更准确地评价各心腔大小变化及瓣膜结构和功能。
冠脉造影:患者如果出现心肌缺血症状、心电图有心肌缺血等症状,可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病因诊断。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通常情况下,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有使用药物、手术治疗等。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使用药物:舒张性心衰是由于左心室舒张期主动松弛能力受损和心肌顺应性降低,心肌细胞肥大伴间质纤维化使其僵硬度增加,导致左心室在舒张期的充盈受损,心搏量减少,左室舒张末期压增高而发生的心衰,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以按照医嘱使用地高辛片、卡托普利片、心通口服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患者的病情严重时,建议患者可以通过心脏移植进行治疗。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遵医嘱服药,合理使用降压药,避免剧烈活动,如果出现浮肿,需要用利尿药物等,如果心肌缺血,需要结合医生合理服用药物,定期检查,也可以结合医生服用中药调理等,注意放松心情等,可以改善。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