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依据如下。
1、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好发于正常心脏。也可由某些非致病菌如大肠杆菌等引起,有时为混合感染。病原菌一般为高毒力,例如金葡菌,真菌等。发病常突然,并伴有高热,寒战,全身有毒血症表现,常属于严重全身感染。
2、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大多发病较慢,表现为浑身不适,倦怠,低热,体重下降等非特异性症状。
建议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及时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疗程亦要足够长,力求治愈,一般为4~6周。对临床高度怀疑本病,而血培养反复阴性者,可凭经验按肠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选用大剂量药物治疗2周,同时作血培养和血清学检查,除外真菌,支原体,立克次体引起的感染。若无效,改用其他杀菌剂药物,感染心内膜炎复发时,应再治疗,且疗程宜适当延长。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次要诊断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建议患者采取合适的方式治疗:
1.患者有可能会被感染,比如心脏成形手术、心导管手术、心脏介入手术等。
2.发烧持续时间较长,体温超过38℃,并伴有贫血。
3.原有的心脏杂音会加重,会出现新的反流杂音,或者是心功能不全。
4.有血管征兆,如瘀斑、脾大、颅内出血、结膜出血、镜像血尿等。
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最重要的方法是做血培养。如果发现发热伴有心脏杂音、不明原因的心力衰竭、贫血、动脉栓塞、血尿、脾大、心脏手术后持续发热的情况,均应做血培养排除此病。因为本病的临床表现可以涉及全身多脏器,具有多样化、缺乏特异性的特点,加上目前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本病的诊断有一定难度,所以做血培养的重要性更为明显。
一般情况下,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可以采取以下办法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要进行彻底的体检。首先要做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发现这种疾病的孩子会有贫血的表现,同时会有白细胞增多,尿常规也会有血尿。其次是血沉和生化指标,感染性心内膜炎会导致血沉加速,肝脏和肾脏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最主要的是要进行血液培养,并且要多次进行,才能得到比较精确的血液培养,从而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指导。此外,血液培养还可以作为停止使用抗生素的一个重要依据。
一般情况下,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有发热、呼吸困难、胸口疼、咳嗽、皮肤或黏膜有瘀点、食欲减退等,最常见的是发热症状,可有长期的不规则发热。
栓塞在皮肤可有皮肤瘀点、欧氏小结表现,栓塞在内脏可有脾肿大、尿血、腹痛等表现,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的诊治,不利于身体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