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68岁。左眼黄斑裂孔半年余,口服芪明颗粒3个多月...

会员53369876 68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我爸,68岁。左眼黄斑裂孔半年余,口服芪明颗粒3个多月,效果不明显。请问,有没有好的治疗方法?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在泰安中心医院做过眼底检查,确诊为黄斑裂孔,口服芪明颗粒3个多月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冶疗方法?

医生回答共3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王帅 副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五官科 三级甲等
擅长:擅长巨大黄斑裂孔,黄斑前膜,复杂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
病例分析:黄斑裂孔吃药无效
意见建议:只有通过手术才能治愈
有用0
关注
范增军 医师 河北邢台贺营医院内科 一级甲等
擅长:中西医结合内科常见病,对消化、呼吸、两性生活、生殖...
已帮助用户: 247495
指导意见:你好;黄斑变性黄斑变性黄斑区长期慢性光损伤,脉络膜血管硬化,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老化有关。药物治疗;口服葡萄糖酸锌,维生素C和维生素E,激光治疗:用激光所产生的热能,摧毁黄斑区的异常新生血管。激光光凝仅是为了封闭已经存在的新生血管,并不能阻止新的新生血管的形成,是一 种对症治疗。
有用0
关注
李占胜 医师 威县贺钊乡小河村卫生室外科 一级甲等
擅长:脂肪瘤,痔疮,疝气,阑尾炎等,
已帮助用户: 460681
指导意见:您好,眼底黄斑药物治疗无效, 激光光凝是目前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有效方法。在活动期,病灶位于黄斑中心1/4PD以外 者,可行激光治疗。
有用0
相关问答

问题分析:您好,根据您的上传报告单,黄斑裂孔而且持续时间已经一年了,保守治疗相对效果欠佳。
指导建议:您可以选择当地的大型公立三甲医院眼视光中心就诊,听取专家意见以后,综合评估,考虑相关性的对症处理,一般来讲,以手术治疗可能更为合适。

任正新主治医师其他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58958
擅长:全科、体检分析、检验

怀孕7个多月咳嗽可以喝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主要成分为蒲公英、地丁、板蓝根、黄芩,属于药性偏寒的中成药,主要功效有清热解毒,抗炎消肿,临床中多用于治疗疖肿、腮腺炎、或由感冒引起的咽炎、扁桃体炎等。在服药期间要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风寒闭肺、内伤久咳者不适用;高血压、心脏病患儿慎用;脾虚易腹泻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周敬伟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红斑狼疮,皮肌炎,银屑病,性传播疾病,白癜风,痤疮

问题分析:通过你描述的检查的化验结果证明,糖尿病是成立的,这个需要长期的服药治疗,把血糖控制在一个稳定的水平,要不然糖尿病容易出现很多并发症,同时要注意低糖饮食
指导建议:听你描述血脂胆固醇已经正常了,可以停药,注意低盐低脂饮食,少吃油腻的,特别是肥肉,含脂肪多高的食物,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当的进行健身,特别是有氧运动,也可以多喝解油腻的茶,决明子茶,牛旁茶,普洱茶等都有利于降压降脂,每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血脂胆固醇

刘飞副主任医师内科滕南医院已帮助用户:82
擅长:对于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等,都能精准的给出指导治疗方案

问题分析:您好,裂孔通常无法自愈,若未及时发现和治疗,那么很有可能发生视网膜脱离。通过及时、有效的视网膜裂孔封闭治疗,视网膜裂孔预后通常较好,可有效预防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指导建议:通常采用激光视网膜固定术进行治疗,类似于将视网膜裂孔「焊住」,能很大程度的降低视网膜脱离的风险。

何为明主治医师其他解放军总参直属医院已帮助用户:68227
擅长:小儿内外科各种常见疾病、内科消化系统相关疾病

一般情况下,左眼抽搐跳动说明面神经痉挛,具体内容如下:
左眼抽筋跳通常是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长期熬夜、长期用眼过度、眼疲劳等因素造成面神经痉挛。可以通过局部按摩或者热敷来缓解,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做到早睡早起,确保充足的睡眠。此外,如果出现左眼痉挛、跳动等症状,需要到医院进行脑波检测,确定后可以口服卡、苯妥英钠等抗癫痫的药物。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一般情况下,左眼下眼皮抽搐,首先考虑是睡眠不足或者过度疲劳引起的,具体内容如下:
可以通过热敷、按摩等方式缓解症状,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保护眼睛,不要过度劳累用眼。其次,有可能是因为脸部的神经受到了压迫,引起面神经炎,最好是到神经内科做个全面的检查,找到原因,及早的进行手术,避免耽误了病情的发展。
建议规律饮食,保证营养均衡,补充足够的B族维生素。给予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高蛋白、高纤维素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和油炸食物。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