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闷气短乏力心慌
胸闷、气短、乏力、心悸、失眠是非常常见的临床症状。在诊断中可以考虑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病理因素引起的,比如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中的冠心病主要是由心肌缺血引起的。患者会出现胸闷气短,严重时会影响睡眠。这时候就需要进行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CT或血管造影等临床检查,明确诊断,解决问题,这样症状才会有所改善。
第二个方面是躯体化症状。简单来说就是神经官能症,就是通过一些临床辅助检查,查不出具体是什么病理因素导致的症状。治疗方面,症状要改善,比如安眠药帮助改善睡眠。睡眠改善后,还会出现心慌、气短、胸闷。
出现胸闷气短乏力可能是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脏病,以及由于炎症感染导致的肺部疾患,比如肺炎等。
患者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需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x光检查,比如心电图,心脏彩色超声,以及肺部的X光片等。确诊具体病因后再对症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出现肺炎,需要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控制。
此外,患者平时要多注意多休息,同时要有规律的生活,避免熬夜。
由于心脏病心律失常或者心衰导致的可能,年轻人主要考虑心肌炎或者先天性心脏病,建议到正规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由专科医生查体后,考虑做心彩及心电,心肌酶等检查。要重视,要注意休息,低盐低脂饮食,避免受凉感冒。
考虑是出现了肝郁气滞,或者是出现了焦虑症的情况,如果出现了胸闷,并且出现了心肌缺血心肌损伤的情况,可以使用营养心肌细胞,并且配合使用扩张心脏血管的药物治疗。如果出现了心慌心悸,并且出现了心动过速,可以使用减慢心率的药物治疗。如果出现了焦虑症,可以使用镇静药物治疗。均衡营养,合理膳食,尽量少吃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吃油炸烧烤类食物。适当锻炼身体,日常生活放松心情,多交流。
中医诊断考虑为心脾两虚引起的神经衰弱。中医认为心主藏神,脾虚,脾主运化功能失调,气血生化不足,心血不足,心神失藏。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还会产生心悸、面色发白、精神不振、乏力、没有食欲等情况。可选用养心健脾,补气养血类药物进行调理。
胸闷气短乏力嗜睡,可能是生理性原因引起的,也可能是病理性原因引起的。
如果是急性心肌炎,也有可能是因为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的,引起心功能下降、心律失常等,有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还会引起疲倦,容易产生困意。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脏瓣膜病。此外,低血糖、低血钾、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也会引起这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