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尿崩症是一种小儿内分泌科疾病,主要表现为多饮、多尿,24小时尿量或入量超过3000ml/m2,则可以诊断为儿童尿崩症。
通常是在新生儿出生后的几天或几天,很少有10年后的,表现为弹性差、花斑样、前突、眼窝凹陷、干舌燥、泪少、低血压等,患儿易怒、反复发烧等症状,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不要延误病情。
尿崩症是由于脑下垂体后叶激素之一的抗利尿激素的缺乏所引起的肾脏排出水分增加的现象。原发性尿崩症者通过药物治疗效果好,可维持正常的工作、学习。继发性尿崩症者视原发病的情况而决定预后。注意要适量的补充盐分。
尿崩症需要一直补充抗利尿的激素,可以控制症状,使尿量恢复正常。继发性多见于垂体肿瘤,肿瘤可以影响垂体功能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需要手术治疗。因此,尿崩症是可以治好的。
尿崩症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引起精氨酸加压素不同程度的缺乏,或由多种病变引起肾脏对AVP敏感性缺陷,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尿崩症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尿崩症能否治好取决于尿崩症的病因和是否积极接受治疗,部分尿崩症可以治好,也有一部分不能治好。一般轻度的脑损伤或感染引起的尿崩症可以完全恢复,脑部肿瘤或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尿崩症预后不好,特发性尿崩症常常会持续终身,但在充分饮水和正规治疗的情况下,一般可以基本维持正常的生活,对寿命影响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