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心脏及大血管在胎儿期发育异常引起的、在出生时病变即已存在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因此一岁宝宝得先天性心脏病一般是在胎儿期发育异常引起的,主要症状为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家长可以按照医嘱给一岁宝宝服用地高辛片、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当病情严重时,家长还可以带宝宝通过心脏导管介入治疗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一般情况下,常见的是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氏四联征等。如果是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等,有些缺损较轻的儿童,三年内会有自动闭合的可能性,可以暂时不进行手术。如果是一个大的缺损,会对身体的血液和血液的动态变化造成很大的影响,需要尽早进行外科治疗。如果是法洛氏四联征,可以选择手术。如果是先天性心脏疾病的儿童,在出生后立即进行外科治疗,以免有致命的危险。
先天性心脏病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左分流型,正常情况下体内循环的压力要比肺循环高,所以正常情况下左分流不会出现青紫,如果是剧烈的哭闹屏气或者是其他病理状态导致肺动脉或右心室的压力超过左心室的压力,可能会出现右向左分流,出现短暂的青紫,常见于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第二、右向左分流,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右心室压力升高,使左心室血流由右向左分流,最常见的是洛氏四联症。第三种是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多是左右两侧动静脉之间没有异常通路或分流。
法洛氏四联症、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等先天性心脏病都会导致心脏供血功能不良,出现头晕、呼吸困难等现象,甚至出现紫绀、蹲踞等,尤其是在哭闹、活动后,这种情况会更为严重。因此,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要及时就医,避免对身体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平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进行剧烈活动,并避免情绪起伏过大,以免引起不适。
先天性心脏病需要根据情况来锻炼,具体分析如下:
先天性心脏病如果不是很严重,患者可以进行一些轻松的运动,比如步行,跑步,健身操,局部瑜珈,乒乓球,模拟骑车等。没有头晕、胸闷、气短、脸色苍白等症状,建议坚持进行体育健身,但在运动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出现以上情况,则要尽量降低运动次数,甚至于暂停体育活动。
先天性心脏病一般不会有误诊的情况。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般都是先做心脏听诊,如果是三级以上的杂音,可以通过B超来判断。B超是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检查手段。如果不配合,可以在宝宝的肛门处进行氯醛灌肠,等宝宝睡着了再做B超检查,这样的话,错误率几乎为零。如果是先天性心脏疾病,例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可以先观察,一般有一定的自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