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吃什么药

会员1141352 已回复
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吃什么药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王伟 医师 河北省霸州市医院儿科 二级甲等
擅长:小儿外科
已帮助用户: 49389
首先应明确病原菌对甲氧西林或苯唑西林是否敏感。敏感菌株宜选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苯唑西林、第一代头孢菌素治疗,也可根据药敏选用其他抗菌药。耐甲氧西林株所致重症感染,应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必要时可采用联合磷霉素或利福平。夏氏等报道82 例葡萄球菌感染,其中耐甲氧西林金葡菌30 株 (MRSA)、甲氧西林敏感的金葡菌(MSSA)35 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有萄球菌(MRCNS)24株、甲氧西林敏感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MSCNS)10 株。82 例中12 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中气管切开5 例,手术后3 例,器官插管及机械通气2 例,白血病1 例,中性粒细胞减少1 例,痰液分离出14 株葡萄球菌,但无1 例SE。表皮葡萄球菌14 株,其中创面分离4 例,血标本3 株,静脉导管2 株,腹腔引流液3株,尿1 株,脑脊液1 株。本组MRCNS 发生率占70.6%,说明它已成为临床重要机会致病菌。CNS 中是以表皮葡萄球菌及溶血葡萄球菌为主的。现已知应用40年的老药----夫西地酸(褐霉素)(fucidin)是一种抗葡萄球菌的窄谱药,主要对葡萄球菌高度敏感,即使产生耐药性,也会短时间恢复敏感性,所以,在表皮葡萄球菌感染时,可以应用该药,它的MIC50 是0.03~0.25mg/L,MIC90 才是0.06~0.39mg/L。
有用0
相关问答

葡萄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为乏力、寒战、高热、大汗淋漓、呼吸困难、脓性粘痰、脓血痰等。通常葡萄球菌肺炎感染大多数的患者还会出现胸疼、胸闷等症状。由于起病较急,病情发展尤其迅速,体温通常达到39℃以上。除了高热以外还伴随精神萎靡、意识模糊、脉搏数弱并伴有循环衰竭,随着病情的进展肺部听诊可以闻及散的湿性啰音。

何洁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肺癌、睡眠呼吸障碍等疾病诊治。

葡萄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咳嗽、寒颤、咳脓痰以及痰中带血的情况。同时并伴随着呼吸困难、气喘、嘴唇发紫由于患者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表现比较明显。随着病情的逐步加重,患者可能会出现神志不清、昏迷、甚至出现休克的情况。血源性的葡萄球菌肺炎患者,全身中毒症状比较严重,可能还会累及肺部胸膜发生病变。

何洁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肺癌、睡眠呼吸障碍等疾病诊治。

葡萄球菌肺炎的典型症状有发烧胸痛,有的患者体温还会达到39度到40度。葡萄球菌肺炎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一般发生在患有糖尿病和慢性肝病的患者比较常见。有的患者情况比较严重,还会出现精神萎缩和全身肌肉酸痛的现象。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在早期还可能会出现衰竭的现象,如果患有葡萄球菌肺炎,皮肤上会有伤口。

何洁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肺癌、睡眠呼吸障碍等疾病诊治。

治疗葡萄球菌肺炎的关键是及时选用敏感的抗炎药物。葡萄球菌肺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病原因是老年人和儿童。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有咳嗽、咳脓血痰、休克、恶心、呕吐等。白细胞也会升高,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会升高,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也会升高。在痰培养中发现葡萄球菌,在诊断为葡萄球菌性肺炎时,可以选择三代头孢进行抗感染的药物。葡萄球菌肺炎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预后很差,一旦确诊为葡萄球菌肺炎,需要及时的治疗。

何洁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肺癌、睡眠呼吸障碍等疾病诊治。

小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要做菌学检查、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体格检查等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细菌学检查主要是通过采集气管吸取物、胸腔积液、肺泡灌洗液做细菌培养以及鉴定,可以帮助MRSA感染的判断;C-反应蛋白(CRP)主要显示为血清CRP值多上升;2、血常规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体格检查中呼吸增快,可见鼻翼扇动和吸气性凹陷,听诊时呼吸音仍可听到,病灶融合时可出现实变体征。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体重过小或胎龄不足的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受抑制者、低体重等群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高发人群。
这类人群,由于免疫系统不完善,营养不良者、麻疹、百日咳、白血病、淋巴瘤等疾病,可能会致使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而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时,由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能会导致抵抗力进一步降低,容易感染小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