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糜烂,细菌性阴道炎

会员28419855 26 已回复
宫颈糜烂,细菌性阴道炎1月8号做的人流,1月23号复查,说得了轻度宫颈糜烂和细菌性阴道炎,医院开的有<金香胶囊><甲硝锉><消糜栓>。昨晚都用了,今天上网看到说一个月后才能用<消糜栓>。请问我今晚还用<消糜栓>吗?口服的另两种药,还吃吗?
医生回答共5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王崇雷 江西省人民医院外科 三级甲等
擅长:妇科,消化,心血管
已帮助用户: 10772
问题分析:你好,针对你说的情况,可能为宫颈糜烂,这个一般去作手术就行了,作LEEP手术就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的。必要时可以配合口服药物进行治疗,祝你健康
意见建议:你的情况可以考虑使用点抗炎 止痛的洁阴洗剂或是红霉素软膏进行外用治疗一下就是可以的,当然也是可以考虑口服使用点甲硝唑片进行口服治疗一下就是可以的
有用0
关注
周国陶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消化系,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
已帮助用户: 37495
问题分析:宫颈糜烂多是因为长期阴道炎症引起的。严重时间长的宫颈糜烂有引起恶性变可能的。
意见建议:建议你及时可以在医师指导下用药治疗的。平时注意阴部卫生,以及注意及时就医复查宫颈糜烂恢复情况的。
有用0
程泽廷 主治医师 内科
擅长:疑难疾病中医治疗咨询
问题分析:你好,阴道炎主要是由于气血亏虚,湿热下注所致,一般药物很难根治。中医中药长期临床实践积累了很多非常独特的治疗方法,奇效实用,省钱方便。
意见建议:阴道炎建议你采用传统中药紫河车、白鱼膘、怀牛膝、鹿角霜、炮山甲、赤白芍、红花、桃仁、紫云英、鲜罗勒、石楠叶、仙茅、仙灵脾、肉苁蓉、败酱草、菟丝子、路路通、生薏仁、生甘草等配合治疗,见效快,疗效确切,许多患者治愈后不会复发。这些传统中药配合使用可以彻底清除湿热邪气,补气养血,从而达到气血双盛,标本兼治;这些传统中药配合使用可强力清除阴道内未脱落和坏死的上皮、淤血、残质、渣质、病毒、病菌等未能自动排出的有害有毒物质,好像在内阴进行一次深层沐浴,可以快速清除阴道长期堆积的老旧脱落细胞和淤血,清除阴道残留的有毒物质,清除真菌病毒感染源,彻底使女性阴道内内全面清洁环保。
有用0
王凤霞 医生会员 泰山医学院内科
擅长:内科,尤其擅长神经内科等疾病
已帮助用户: 26925
问题分析:你好,宫颈糜烂建议用药抗宫炎片和苦参栓来治疗,或用药盐酸左氧氟沙星片,高锰酸钾外用片和治糜灵栓来治疗
意见建议:也可以选择物理治疗,如微波、BBT、LEEP刀等,不会影响小孩
有用0
王朋 陕西中医学院内科
擅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 3245
问题分析:一般都是在治疗好炎症后再做人流的,不然感染容易上行。
意见建议:最好在人流后一个月再用消糜栓,口服药继续吃,建议您输液消炎,效果好。
有用0
相关问答

盆腔炎,宫颈糜烂,细菌性阴道炎,这些疾病跟个人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平时一定要注意卫生,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阴,每晚用热水泡脚,通常以白带带血或血丝、接触性出血、宫颈举痛、白带异常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发HPV等病毒感染。

曲中玉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妇产科超声

如果发现有中度宫颈糜烂,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缓解症状。细菌性阴道炎也可以用这类药治疗,结合口服药物来缓解炎症。治疗期间,应确保清洁,禁止同房刺激,以避免加重炎症。如果药物效果不好,宫颈糜烂也可以用物理方法治疗。

李育竹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妇科常见病的诊治。

到正规的医院去检查,明确宫颈糜烂的严重程度。3度以上的宫颈糜烂,可以选择利普刀手术。两种疾病,可以同时治疗。阴道炎症,不要盲目用药,必须要有明确阴道炎的性质之后再对症用药治疗。阴道炎症,合并宫颈糜烂。宫颈糜烂应该挺严重的,因为有接触性出血。

李育竹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妇科常见病的诊治。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你的情况宫颈糜烂要检查tct,hpv都没有问题的话,细菌性阴道一般可以使用甲硝唑泡腾片治疗,注意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在用药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并且定期复查,祝你健康,对于我的回复如果满意,劳烦评价,谢谢

张海锋主治医师妇产科衡水第五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21907
擅长:宫颈炎,盆腔炎,子宫肌瘤

细菌性阴道炎一般不会引起宫颈糜烂,与宫颈糜烂没有直接关系。目前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消炎药物,联合用药治疗细菌性阴道炎。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多锻炼身体,预防阴道炎复发。

刘冠媛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计划生育疑难杂症的处理,异位节育器、嵌顿节育器的取出等

指导意见:你好,患宫颈糜烂,细菌性阴道炎,可以使用消糜栓阴道上药治疗。治疗期间严禁同房,禁食辛辣,定期复查。

刘颖主治医师内科南宫市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42929
擅长:消化内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