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如何控制糖尿病?

匿名 51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请问:葡萄糖耐量试验(3h)〔GLU〕:4.93葡萄糖耐量试验(2h)〔GLU〕:9.79葡萄糖耐量试验(1h)〔GLU〕:16.71葡萄糖耐量试验(0.5h)〔GLU〕:15.17葡萄糖(空腹):7.80.5h胰岛素〔INSULIN〕:52.42胰岛素〔INSULIN〕:17.081h胰岛素〔INSULIN〕:102.502h胰岛素〔INSULIN〕:145.88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是否是糖尿糖?应如何控制?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是否是糖尿糖?应如何控制?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杜志刚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格林-巴利综合征,脑梗塞,面神经...
已帮助用户: 10626
问题分析:可以诊断糖尿病,糖尿病的治疗首先要从饮食和运动控制,根据自己的身高体重及劳动的轻重估计每日进餐量,定时定量饮食有利于血糖平稳,暂时忌所有甜食,等到血糖平稳可以少量吃水果等甜食,餐后半小时运动。
意见建议:经常监测血糖,如果饮食和运动控制后,血糖不佳,考虑使用降糖药物治疗。注意新发糖尿病患者注意避免发生餐前低血糖现象。
有用0
关注
张哲 威县第三人民医院儿科 一级甲等
擅长:儿童保健,上呼吸道感染,婴幼儿湿疹等
已帮助用户: 185083
指导意见:你好,引起血糖异常波动的因素有饮食不节,药物服用不合理,感染,并发症等。最好每次食量差异不要太大,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方案;若胃肠道及肾功能有异常也需对此进行相应治疗,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药物,减少并发症。祝早日康复!
有用0
相关问答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如下:
第一、主食以粗粮为主,配些细粮。总量不能超过四-五两。
第二、水果中香蕉、荔枝、红枣属于糖指数比较高的水果,尽量少吃或不吃,其余的水果可以适当吃。
第三、不喝饮料。
第四、尽量不吃干果类的食物,如花生、瓜子等。
第五、淀粉含量高的蔬菜,如土豆、红薯、山药、芋头,尽量少吃或不吃。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前驱糖尿病控制饮食有如下几点:
1、控制主食量。一般来说,每天吃多了会加重糖尿病,生活中最好有意识地控制主食的摄入量。
2、少吃饭。很多人觉得生活中越瘦越好,但实际上不是。身体太瘦容易加重糖尿病,建议生活中积极控制个人饮食摄入量,在医生的帮助下制定合适的食谱,让身体健康。
3、远离辛辣的刺激性食物。大量摄入辛辣刺激食物,容易影响体质,不久糖尿病就会恶化。所以,大家最好有意识地控制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取量,尽量注意清淡的饮食生活。
4、远离烟酒。烟酒是许多现代人的常见问题,但烟酒容易影响内分泌,因此也可能导致低血压,建议在糖尿病治疗的早期阶段远离烟酒。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糖尿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糖:
1.健康教育患者要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应对糖尿病,避免情绪不稳定,避免对血糖的影响。
2.控制饮食,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控制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适当增加蔬菜蛋白质类的摄入,对控制血糖尤为重要。
3.运动,建议患者饭后运动30到40分钟,运动30到40分钟是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以快走和慢跑,每周不到5天的运动时间。
4.口服药物,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择降糖药物。根据每个人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也特别重要。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饮食控制糖尿病可以控制三个月。
一般来说,饮食控制会在2~3月降低血糖。临床上判断生活方式干预效果通常以3个月为期限,如果3月以后糖化血红蛋白仍然达不到标准,就要用药物治疗。具体生活方式干预的措施:从饮食方面限制每天摄入的食物总热量,避免吃高热量、高脂肪、高胜糖指数食物(如糖果、饼干蛋糕、冰淇淋、油炸食品、糖分高的水果、煮时间长的米粥等)。第二、要增加运动量,包括快走、慢跑、游泳、爬山、每次运动30分钟、每周运动5次。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糖尿病的控制方法和步骤如下:
1.每3个月至少去医院检查一次,包括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蛋白定量等。并检查是否有其余并发症,如眼底检查。
2.对于内分泌科医生来说,确定治疗方法和患者配合医生进行糖尿病自我管理尤为重要。如果病人不去医院,医生无法评估病人的糖尿病,也无法干预。
3.患者应在家监测他儿童血糖。如果血糖控制得好,可以1-2周测一次,测一对血糖,即饭前和饭后2小时血糖。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控制糖尿病就是少吃甜食。
之所以会发生糖尿病,主要与甜食摄入过多有关,因为甜食的主要特点是含有大量的糖类物质。摄入过多不仅会使血糖升高,还有肥胖的风险,血糖持续升高,胰岛功能会下降,就可能会得到糖尿病的概率增加。糖尿病的发生也与别的因素有关。了解糖尿病的发病原因,采取正确的措施控制各项身体指标,从而防止糖尿病的恶化。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