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血型溶血、Rh阴性溶血、Rh阳性溶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溶血类型。
如果母亲是O型血,父亲A、B型血,那么ABO血型溶血是不会出现溶血的;但是,如果是A或B型血,那么ABO血型溶血的几率很大,特别是在婴儿出生后的24小时之内,因为胎儿与母亲的血型不匹配。
此时检测胆红素的浓度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升高,这属于病理性的黄疸。
新生儿出现溶血,由体内红细胞受损所致,有可能引起贫血,贫血程度与溶血相关。
当人体中的血液成分发生变化时就容易发生溶血,这种现象叫做血源性疾病。此外,溶血还可分为慢性溶血与急性溶血,慢性溶血机体可发生黄疸,贫血、肝脾肿大等表现。急性溶血,则是因为血液中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或者血小板,如果在短时间内不能被吸收,就会造成患者死亡。且急性溶血时,机体可有血尿,发热。如果症状比较严重,需要及时就医检查,排除相关疾病。
新生儿溶血病可能会有黄疸、水肿、贫血和肝脾肿大等症状表现。
1.黄疸:新生儿溶血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黄染和巩膜的黄染,患儿全身皮肤以及眼白呈苍黄色。
2.水肿: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可能表现为全身性水肿,病情严重者可有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包积液等症状,主要是胎儿缺氧、重度贫血以及肝功能严重受损等原因导致的。
3.贫血: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包括皮肤苍白、全身乏力、容易疲倦,部分患儿可有头晕表现。
4.肝脾肿大: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红细胞过度破坏,可能导致髓外造血功能启动,从而导致肝脾肿大。
夫妻双方都有乙肝也是可以要小孩的。乙肝是由于乙肝病毒所感染的传染性疾病,乙肝病毒是可以通过母婴垂直传播传染给胎儿的。因此如果母亲患有乙肝,在怀孕期间必须监测乙肝病毒DNA载量和肝功情况。在怀孕六个月之后,到专业的妇产医院进行乙肝的母婴阻断,防止造成对胎儿的垂直传播。在孩子出生后六小时内,要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防止出生后感染乙肝。
夫妻溶血是新生儿溶血病,是指由于母子血型不合,母亲体内产生与胎儿血型抗原不配的血型抗体引起的免疫性溶血,就是Rh血型系统和ABO血型系统的血型不合。如果孩子妈妈的ABO血型是O型,而宝宝的爸爸不是,那么宝宝就有很小的可能性会发生ABO溶血性疾病。
夫妻双方都是O型血,孩子的血型一般也是O型血,一般不可能是A型或B型的血,因此孩子发生溶血的几率比较小。新生儿同种免疫溶血病,主要是由于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疾病。其中,ABO溶血性疾病,90%以上见于母亲为O型血,而胎儿为A型或B型血,主要是母亲产生了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导致胎儿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