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需要做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病情。
脑膜瘤的发生可能与一定的内环境改变和基因变异有关,并非单一因素造成,可能与颅脑外伤,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以及合并双侧听神经瘤等因素有关。而MRI检查具有安全、无辐射、精确等优点,尽量同时进行CT和MRI的对比分析,方可得到较正确的定性诊断。
此外,患者确诊后,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手术切除脑膜瘤,这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一般是比较准确的,可以采用手术的办法来进行治疗,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有没有出现压迫的症状,如果出现有压迫神经,就会容易产生机体的功能,出现障碍会出现有感觉的异常。
通常来讲,脑膜瘤主要表现为头痛、视物模糊和手脚活动障碍等症状,疑似患有脑膜瘤可以去神经外科进行诊断,神经外科医生会进行初步的诊断,或者是马上进行复查,比如头颅CT、头颅磁共振等、头颅核磁共振检都是要进行增强的,头颅磁共振检相对于CT来说是比较明确的,头颅CT小脑膜瘤不一定能看出来,从而造成误诊,所以疑似患上脑膜瘤就会去医院进行头颅磁共振平扫+强化,小脑膜瘤是可以被明确检测出来的。
脑膜瘤在手术之前主要也就是检查患者是否有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或者有其他的一些疾病,自身的情况来选择手术中的方案,对病人来讲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所以只要放宽心情,没有什么紧张的,只要配合医生就可以。
病情分析: 临床常见的检查脑膜瘤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分别如下:
一、头颅平片:脑膜瘤异常表现包括颅内压增高、松果体钙化斑移位、骨质改变、肿瘤钙化和血管压迹改变。单纯颅内压增高无定位、定性价值,松果体钙化斑移位诊断价值也有限,其余征象则有定位和(或)定性诊断价值。
二、CT检查:平扫肿块呈等或略高密度,常见斑点状钙化。多以广基底与硬膜相连,类圆形,边界清楚,瘤周水肿轻或无,静脉或静脉窦受压时可出现中或重度水肿。颅板侵犯引起骨质增生或破坏。增强扫描呈均匀性显着强化。
三、MRI检查: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均一性强化,邻近脑膜强化称为“脑膜尾征”,具有一定特征。MRA能明确肿瘤对静脉(窦)的压迫程度及静脉(窦)内有无血栓。
四、脑血管造影:利用数字减影技术(DSA)的脑血管影像,可以显示肿瘤血液循环不同时相的血管影像,对于了解肿瘤对静脉窦的影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意见建议:以上给你介绍的是脑膜瘤检查,一般情况下会做这些检查。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到时候检查会因人而异。脑膜瘤患者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避免给自己造成严重的危害。
指导意见:1、头部X线平片(颅骨平片)。除高颅压表现外,可有:①肿瘤钙化,见于沙粒型。钙化较密集,可显示整个肿瘤块影;②局部颅骨增生或破坏;③板障静脉增粗和增多,脑膜动脉沟增粗,棘孔可扩大。
2、头部CT。虽然MR在诊断脑膜瘤方面有取代CT之势,但是CT仍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特别显示脑膜瘤与邻近骨性结构的关系、钙化等。脑膜瘤CT的表现:
(1)瘤呈圆形或分叶状或扁平状,边界清晰。
(2)密度均匀呈等或偏高密度,少数可不均匀和呈低密度,为伴瘤内囊变或坏死。
(3)增强后密度均匀增高。
(4)瘤内钙化多均匀,但可不规则。
(5)局部颅骨可增生或破坏。
(6)半数患者在肿瘤附近有不增强的低密度带,提示瘤周水肿。
3.MRI。可三维成像,多种成像系列,不受骨伪迹影响等优点,特别有利于显示颅底、颅后窝和框内的肿瘤。在T1加权像上可为等信号或高信号。T2加权像上通常为稍高信号,也可为等信号。MRI的定位诊断优于CT,但对脑膜瘤的定性常不如CT。
(1)以硬脑膜为其基底,此处也是肿瘤最大直径。
(2)在T1加权像上约60%脑膜瘤为等信号,30%为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肿瘤呈低至高信号,且与瘤病理类型有关,如纤维型多为低信号,内皮型为高信号。
(3)在T1和T2加权像上肿瘤和脑组织间有一低信号界面,代表受压的蛛网膜或静脉丛。如此低信号界面消失,常提示蛛网膜界面被破坏。
(4)T2加权像可清晰显示瘤周水肿,瘤周水肿常见于额叶脑膜瘤、蝶骨嵴脑膜瘤,以及脑膜内皮型、过渡型、接受软脑膜动脉供血的脑膜瘤。
(5)脑膜尾征,肿瘤附着的硬膜和邻近硬膜可增强(CT也可有),反映该处硬脑膜的通透性增大,并不是肿瘤浸润。
但这三种情况需要做核磁加强扫描:1)小的无症状的脑膜瘤不合并水肿和占位效应,尤其是在靠近顶部者,2)多发脑膜瘤中小的肿瘤易被遗漏;3)复发脑膜瘤。
4.血管造影。血管造影脑膜瘤的特点:①瘤血管成熟,动脉期有增粗的小动脉,毛细血管肿瘤染色,静脉期有粗大静脉包绕肿瘤;②颈外动脉(如颞浅动脉、枕动脉、咽升动脉、脑膜中动脉、脑膜垂体干、小脑幕动脉等)增粗、血流速度加快(正常时颈内动脉循环时快过颈外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