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菌性结膜炎请问传染吗

会员1141393 已回复
淋菌性结膜炎请问传染吗
医生回答共4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任立存 威县贺营乡赵庄卫生室儿科 一级丙等
擅长:中耳炎、鼻息肉、结膜炎
已帮助用户: 626588
指导意见:结膜炎多是接触传染,故预防结膜炎应提倡勤洗手、洗脸或不用手和衣袖拭眼。所用脸盆、毛巾、手帕等必须与他人分开,并应经常煮沸消毒,防止传染别人。可点些利巴韦林滴眼液。
有用0
XYWY Pro 1 主治医师 内科
擅长:擅长消化道疾病的诊疗
已帮助用户: 52700

  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多因出生时为母体阴道炎性分泌物或其他被淋菌污染的用品所感染。成人性淋菌性结膜炎病菌多因自身或他人的尿道分泌物所感染,偶由经血行感染者即所谓内因性淋菌性结膜炎,常双眼发育,良性经过,可伴体温升高。常由Neisser淋球菌感染所致,本菌为G-(Gram染色阴性)双球菌。熟悉和掌握本病的基本防治原则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用0
关注
宋昌杰 医师 河北省威县宋昌杰口腔诊所五官科
擅长:龋齿病,牙龈炎,牙周炎
已帮助用户: 111388
指导意见:真菌感染性结膜炎,用重组牛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左氧佛沙星凝胶 ,氧佛沙星滴眼液 ,佛康唑注射液滴眼
有用0
关注
贺旭华 南阳理工学院外科
擅长:颈椎病,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
已帮助用户: 131406
指导意见:你好,还有利福平眼水和润舒滴眼液等等,建议交替使用。冲洗结膜囊内积聚的分泌物,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液、1:1000新洁而灭液、1:10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结膜囊,每日2-3次,直至分泌物消失为止。
有用0
相关问答

结膜炎是一种比较容易传染的疾病,因此在发现儿童患结膜炎后,除了积极治疗外,还应做好预防感染的工作,结膜炎应避免与他人用毛巾,也不要用手揉眼睛,否则会更加严重。导致结膜炎加重和感染。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孩子眼部的清洁度不够,孩子上火,或者是感冒等引起的结膜炎带孩子去正规医院的眼科,用裂隙灯检查,主要是分出结膜炎的类型,如果是病毒性的结膜炎,可以使用抗病毒的眼药水。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不会,可能是因为孩子眼部的清洁度不够,或者是孩子揉眼睛,上火,接触了特别的物质,导致了泡性结膜炎。建议,要带孩子去正规医院的眼科先检查确诊,如果是,可以使用消炎的眼药水,比如滴眼液,一定要保持孩子眼部的清洁,多给孩子喝温开水,避免揉眼睛。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小孩有结膜炎需要做好日常护理,并且遵医嘱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1.日常护理: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做好护理,让孩子保持清淡饮食,不宜食葱、韭菜、大蒜、辣椒、羊肉、狗肉等辛辣、刺激性食物。还要按照医嘱定期复诊,保持眼部的卫生,避免用手触摸或者抓挠。
2.使用药物:小孩出现结膜炎,家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使用左氧氟沙星眼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干扰素滴眼液、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一般情况下,婴儿结膜炎不会自愈。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婴儿的结膜炎,主要是因为淋球菌感染,一般是通过产路的感染造成的,这种病没有自我修复的趋势。该病的潜伏时间一般为2至5天,双眼可并发。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畏光,流泪,结膜高度浮肿;严重的时候会出现在睑裂处,伴有大量的脓性分泌物,所以也叫脓漏。要注意眼部的卫生,可以用生理盐水清洗结膜囊,并将其排出体外。还可以选择使用比较灵敏的药物进行点眼,例如:妥布霉素滴眼液。如果出现比较严重的情况,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青霉素和头孢曲松钠。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婴儿结膜炎是红眼睛主要是出现了急性传染性结膜炎。
急性传染性结膜炎多是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结膜炎其传染性较强,结膜会出现明显的充血,分泌出脓性分泌物。病毒引起的结膜炎主要症状有咽红,疼痛,伴有水样的分泌物,患儿的全身症状主要有发热,咽痛,中耳炎,腹泻等。建议及时的前往医院就诊。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