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可能源于血小板产生不足,脾脏对血小板的阻留,血小板破坏或利用增加以及被稀释。另外一些疾病比如感染,再生障碍,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占位性病变也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除此之外一些恶性肿瘤侵犯骨髓使巨核细胞生成减少和抑制其成熟,表现血小板减少,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癌转移等。
血小板减少是治不好的,只能通过药物来使血小板维持正常状态,或者是定期进行输血控制。主要是由于受到各种原因导致免疫系统异常活化之后对自身的攻击,这种异常的激活状态,病人本身的免疫容易发生失调。
可以使用病因去除和血小板输注支持疗法。可以用药物治疗,成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病人主要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丙种球蛋白治疗往往是用于血小板计数极低和出血风险高的病人。
血小板减少指的是血常规中血小板计数的下降,血小板正常计数在10万到30万之间,低于10万,即为血小板计数减少,低于2万,会出现自发出血风险,出血可发生在任何部位及脏器,但以皮肤粘膜为主。出血点大小不一,多为针尖样,少数为大片瘀斑。血小板减少,首先应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很多,血小板生成不足可见于某些病理情况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以及感染等时。小板破坏过多见于某些药物如合适药物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散性血管内凝、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病。除此之外接触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也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可以尽快到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后治疗。
其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特征是全身性皮肤紫癜,鼻涕或女性月经过多,乏力和虚弱,面色苍白,尿液较暗。偶尔会出现肾脏损害的迹象,如高血压,血尿和氮质血症。神经系统的症状很少见。脾脏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通常,体内1/3的血小板在脾脏中停滞。当出现脾肿大,如门静脉高压症,高雪氏病,淋巴瘤,结节病和卵泡综合症时,血小板计数可以减少,但体内血小板总量不会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