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抑郁症

会员738648 已回复
艾灸抑郁症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王燕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科 三级甲等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常见病,如呼吸系统疾病,肺病,脑...
在临床实践中,艾灸被广泛应用于辅助治疗阴证抑郁,通常会选择督脉上的穴位和背部的腧穴进行治疗。然而,对于阳证抑郁的患者,艾灸并不适用。
根据中医学的基本原理,抑郁症可分为阴证和阳证两种类型。同时艾灸也是一种物理方法,能够刺激脏腑经络穴位而发挥药效。由于艾草具有纯阳之物的属性,因此艾灸的功效在于温补元阳、祛除寒湿。对于患有阴证的抑郁患者,由于其体质属于阳虚或寒湿,因此可以采用艾灸的辅助治疗方法,以达到缓解阴证抑郁的目的。
对于这种情况,应该根据不同的证候进行选择合适的艾灸方法,以达到最好的疗效。对于患有阳证抑郁的患者而言,由于其体质属于阴虚、肝阳上亢,因此艾灸疗法并不适宜,否则可能会进一步加重阴虚、阳亢的状态,从而加重阳证抑郁的病情。此外,若患者对艾烟产生过敏反应,一旦闻到艾烟,便会出现明显的鼻痒、打喷嚏、咽痒、咳嗽等症状,这类抑郁患者并不适宜采用艾灸疗法进行治疗。
有用0
相关问答

抑郁症患者除了采取药物治疗以外,还可以应用按摩疗法。首先需要按摩的穴位是太阳穴,此穴位能有效的起到醒脑安神的作用,睡前轻柔按摩,舒缓紧张大脑,有利于睡眠,其次是檀中穴,该穴位按摩能够起到舒缓心烦,心燥,烦闷易乱的不良心理感受,最后可以进行足部的太冲道,行间两穴位的按摩。具体穴位需要专业按摩师帮助患者指导治疗。

刘强副主任医师精神科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已帮助用户:0
擅长:失眠,紧张,焦虑,恐怖各种情绪障碍,抑郁症,婚恋问题,人际交往

可艾灸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也可艾灸心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或左右约1.5寸)。但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需要懂得自我调节及药物治疗。

刘强副主任医师精神科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已帮助用户:0
擅长:失眠,紧张,焦虑,恐怖各种情绪障碍,抑郁症,婚恋问题,人际交往

可以用艾灸辅助治疗焦虑抑郁症,焦虑抑郁症应该是指伴有焦虑情绪的抑郁症,主要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应用抗抑郁药,比如传统的抗抑郁药有多塞平、阿米替林,新型的抗抑郁药有帕罗西汀、西酞普兰等,均具有抗焦虑的作用。

刘强副主任医师精神科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已帮助用户:0
擅长:失眠,紧张,焦虑,恐怖各种情绪障碍,抑郁症,婚恋问题,人际交往

抑郁症平时爱生气可以艾灸太冲穴的,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是肝经的经气和肝之精气汇聚最深的地方,太冲穴按上去很痛的人,一定是爱生气、精神压力大、肝脏有问题的人。太冲具有调整肝脏肝经虚实各证的功能,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

刘强副主任医师精神科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已帮助用户:0
擅长:失眠,紧张,焦虑,恐怖各种情绪障碍,抑郁症,婚恋问题,人际交往

抑郁症需要由专业的医师来进行诊断,对于普通人而言想要判断是否有抑郁症可通过以下症状来判断。
1. 情绪持续低落:患者经常感到悲伤、绝望、空虚,持续时间较长,难以摆脱。2. 兴趣和愉悦感减少:对平日感兴趣的活动、爱好失去了兴致,感到无聊、冷漠,无法体验到正常的愉悦感。3. 睡眠质量差:无法入睡、早醒、睡眠不深、多梦等。4. 疲劳和精力减退:常常感到疲惫或无力,即使进行轻微的活动也感觉劳累。5. 注意力和集中力下降:难以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下降,决策能力减弱。6. 自我评价过低:对自己产生消极的评价,自卑、负罪感等。
如果身边有上述症状持续了两周以上,则可判断有抑郁症的可能,建议尽快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对于轻中度的抑郁患者,通常可用药来治疗,如同仁堂巴戟天寡糖胶囊,其成分为巴戟天低聚寡糖,具有较强的抗抑郁作用,用于轻中度抑郁症中医辨证属于肾阳虚证者,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可达到较优的治理效果。

崔界峰副主任医师精神科回龙观医院已帮助用户:26
擅长:运用认知行为疗法与催眠疗法相结合的方法、叙事疗法,针对情感困扰、婚姻家庭关系、夫妻治疗、性心理障碍、亲子关系、网络成瘾、焦虑恐惧、精神分裂症及躁郁症,尤其对自知力恢复、对心理过程充分理解、增强自我掌控力方面,帮助尤为明显。

孕妇会得抑郁症,抑郁症分产前抑郁症和产后抑郁症,孕妇在产前患抑郁症的机率比患产后抑郁症高,产前抑郁症会对胎儿造成一定影响。
所以,产后抑郁症不是单纯的吃药就可以缓解的,还需要家庭成员的关心和照顾,同时还要多注意自己的妻子,降低自己的情绪。产后抑郁症会损害母亲的健康。同时还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需要及时的进行心理疏导,甚至还可以通过药物来缓解。孕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平时要多做一些户外活动,多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