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治疗方案

会员793136 已回复
心肌梗塞治疗方案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心肌梗塞根据发生的时间不同分为急性心肌梗塞,亚急性心肌梗塞和陈旧性心肌梗塞。心肌梗塞的发生原因因为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发生闭塞塞,造成心肌血供中断,引起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建议如果有条件,急诊做冠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选择性开通闭塞血管,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支架手术。急诊手术的最佳时间窗口6小时内,越早越好;一般超过12小时就不再建议急诊;当然,如果血流动力学特别不稳定的病人仍可以考虑手术,但手术的风险就非常高了。发生心肌梗塞以后,血管开通越及时,坏死的心肌数量就越少,对病人来说愈后就越好。如果没有条件做急诊支架手术的话,可以选择溶栓治疗。但溶栓治疗的风险大,溶栓成功率大概在50~70%之间,也有认为是在40-60%之间。对于陈旧性心梗和亚急性心肌梗塞,可以选择择期手术。不论选择支架手术还是选择药物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药物,调脂药物都是基础用药,必不可少。
有用0
相关问答

心肌梗塞吸氧比较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具体分析如下:
心肌梗塞时,心肌细胞缺氧、乏氧,同时还会出现明显的心动过速、心肌收缩力增加,会有需氧和供氧失衡,冠状动脉也会出现缺血、狭窄、痉挛等情况。由于冠心病患者会出现氧分压过低、二氧化碳分压过高、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所以吸氧可以有效的改善心肌梗塞的症状,但一般情况下,心肌梗塞患者需要采用低流量的吸氧,而不推荐使用大流量的氧,同时还要进行动脉血气分析,通过血气分析得出的结果来调整吸氧的浓度和吸氧量。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通常来说,心肌梗死需要做心电图、心肌酶学、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等三项检查。
如果有必要,还需要做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并伴有典型的心肌梗塞,例如心前区的持续疼痛、窒息、紧绷、濒临死亡、出汗等。心肌梗塞的诊断是正确的,应该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对心肌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心肌梗塞是由于心肌大面积的缺血、缺氧造成的冠状动脉堵塞。早期典型的临床表现,心前区出现疼痛,范围约手掌大小。疼痛持续时间超过半个小时以上,出现大汗淋漓,濒死感。严重的会出现心源性休克而导致死亡。出现胸部疼痛,第一时间去医院心内科就诊,在专家的指导下,可以做动态心电图检查,化验心肌酶,冠状动脉造影及时明确诊断。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一般来说,侧壁心肌梗塞可以通过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侧壁心肌梗塞是心肌梗死的一种类型,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的回旋支出现了病理性改变。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等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时可以通过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进行介入治疗。患者日常要注意饮食的安排,基本原则是低脂低盐、少食多餐。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后壁心肌梗塞可以通过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等。
急性后壁心肌梗死患者,在一定的时间内要进行再通治疗,一种是急诊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后介入治疗,采用支架或抽栓术将血管重新打通,第二种是使用尿激酶、链激酶、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等药物进行溶栓。在治疗的同时要加强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可以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如果需要的话,可以静点替罗非班等抗血小板药物,也可以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等来稳定动脉斑块。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心肌梗塞好不好治疗要根据发病时间来判断,具体内容如下:
心肌梗死是一种急发型,心肌梗死是因为血管狭窄引起的血栓。目前对心肌梗死的处理方法是按照发病的时间来进行,如果患者的病情在6个小时之内,可以进行溶栓,静脉注射溶解血栓,这样的话,手术的成功率就会更高,所以要在治疗期间进行。如果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机,可以选择取栓术,也可以选择做搭桥术。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