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骨质疏松的分级根据骨密度的测定值和临床表现有没有骨折等等分为轻度骨质疏松、重度骨质疏松,重度骨质疏松等等。
轻度骨质疏松是指骨密度仅仅-1以下,病人没有症状或者有轻微的腰背疼痛,一般虽骨量减少,但尚未达到骨质疏松标准,不予诊断。如果骨密度测定在-1到-2.5,病人有腰背疼痛,四肢骨骼疼痛,则为中度骨质疏松,要积极的补充维生素D和钙片进行干预治疗。如果达到骨质疏松标准,且有一处或多处骨折,诊断为严重性骨质疏松。
在临床上,骨质疏松症并没有等级划分,但如果出现轻微的骨质疏松症,则会出现疲劳等不适。
承载量降低。严重的时候会发生骨头痛,主要是腰部和全身骨头痛。不过这种疼痛通常都是弥漫的,不会出现任何的痛感。通常是长期步行,或是某一种姿态的变化,或是在进行负重运动后,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后期,脊椎会发生畸形,例如在后期会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导致患者的身材变得更加矮小,导致心脏的功能受到影响,严重的时候会导致颈椎和胸腰部位的脆性骨折。
骨质疏松T值分级标准是:
1.当T值>(-1)的时候为正常,不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情况。
2.当T值在(-1)-(-2.5)的时候,提示骨量减少,但并没有达到骨质疏松,不能诊断为骨质疏松。
3.在T值<(-2.5)的时候可以确诊骨质疏松。
患者要多吃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使用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和促进骨形成的药物。
骨质疏松检测指标就是T值,T值有一个正常范围,T值>-1即为正常骨密度;T值在-1到-2.5,提示骨量减少,但还没有达到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T值<-2.5,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T值<-2.5,可诊断为严重骨质疏松。
作为骨质疏松症的病人,要增加钙摄入量。
如果没有及时补充钙质,会造成骨质疏松,甚至骨折。补钙对防治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骨质疏松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吃一些含钙量较多的食品,如大豆、花生、玉米以及其他富含钙的农作物。当然,补钙并非多多益善,钙的补充必须得到控制。另外,钙的摄入量还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进行调整。骨质疏松者增强维生素d摄取,可以通过体内合成的方式来补充钙质的物质,还能促进人体内钙的摄取和利用。另外,增加阳光照射还利于促进身体对钙的摄取。不过,老年人不要盲目服用补钙药物,更不能长期服用含钙量高的保健品,否则会造成副作用。在人们通常食用的绿叶蔬菜里,如菠菜,甘蓝等、莴笋等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也可以适量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