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数值为-2.5以下,建议及时治疗控制,具体内容如下:
骨质疏松是由骨密度测量得出的。患者只需要在病床上用探头扫描腰椎、桡骨远侧、股骨颈三个位置,然后再进行 t值的平均值计算。-1以上是正常的,-2.5到-1是骨量下降,-2.5以下是骨质疏松。严重骨质疏松是指t值低于-2.5,伴有脆性骨折。脆性骨折是一种在轻微的外力作用下就会出现的骨折。
通常来说,骨质疏松的标准主要包括身体状况、骨密度检查、血钙水平等。
1.身体状况:即指患者有没有器质性疾病方面的原因,比如甲状腺癌,有没有偏食、缺钙、酗酒、长时间饮用咖啡、抽烟等情况,以及日常是否经常骨折。
2.骨密度检查:如果骨密度检查的结果显示T值低于-2.5,可能是骨质疏松症。
2.血钙水平:如果患者的血钙水平过低,也可能会是骨质疏松症导致的。
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等是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诊断准则,首先,要知道详细病史和查体特点,这些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基本依据,临床凡有骨质疏松家族史者,脆性骨折史、消瘦、闭经、停经、慢性疾病等,长期营养不良等,长期卧床或长期使用造成骨丢失,均应考虑到可能有此病的发生。其次要通过实验室检验来明确是否属于骨质疏松,因为实验室检测能够直接反映出患者的实际情况。此外,骨质疏松通常骨密度小于2.5个标准值。
骨质疏松症的标准是以骨密度的测定值为准,主要需要根据T值的高低判断是不是有骨质疏松。
如果T值大于等于负1,表明骨含量基本上正常的,说明体内的骨骼成分大致是正常的。T值为2.5-1,说明骨骼的含水量下降。T值低于或等于负数的2.5个标准差,说明骨骼中的骨质疏松。对于伴有病理性骨折且T值低于2.5的患者,可以确诊为重度骨质疏松合并病理性骨折。
患者可以进行血钙检测,血液中的维生素D含量,以及代表骨转化和骨吸收的指标,能够显示出骨骼的一种状况,从而有助于诊断出骨质疏松症,以及其它的一些基本的问题。
骨质疏松T值分级标准是:
1.当T值>(-1)的时候为正常,不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情况。
2.当T值在(-1)-(-2.5)的时候,提示骨量减少,但并没有达到骨质疏松,不能诊断为骨质疏松。
3.在T值<(-2.5)的时候可以确诊骨质疏松。
患者要多吃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使用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和促进骨形成的药物。
骨质疏松一般指骨质疏松症,而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是周身骨头疼痛、身材变矮、驼背畸形、脆性骨折等。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内分泌疾病、结缔组织疾病、慢性肾脏疾病等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而判断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周身骨头疼痛、身材变矮、驼背畸形、脆性骨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