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血液从肛门排出都称为便血。应根据发病年龄、便血的方式、多少、颜色及是否有疼痛等症状综合分析加以判断:大便呈柏油状或呈黑色,出血部位多在上消化道,胃和十二指肠出血的可能性居多。如果血色紫红,混有黏液,并伴有恶臭,应考虑肠道肿瘤,特别是直肠癌的可能。
便时出血,特点是无痛,血色鲜红,便时出现。出血量一般不大,但有时也可较大量出血。便后出血自行停止。便秘粪便干硬,饮酒及进食刺激性食物等是出血的诱因。疼痛肛门沉重,疼痛,常与排便不尽感觉同时存在。痔块脱出嵌顿,出现水肿,感染时,局部疼痛剧烈。
便血的诱发因素包括痔疮、慢性肠道病变等疾病因素。出现便血症状,根据出血量、血的性状、持续不间断时间进行判断,包括大便混有血液或大便表面附着血液的判断。黑色消化道出血一般提示溃疡、胃炎等上消化道疾病,鲜红色消化道出血多提示痔疮、溃疡性结肠炎等下消化道疾病。
便血的原因比较多,常见的有痔疮、肛裂、低位的直肠溃疡或者乙状结肠溃疡、慢性炎症等。便血的原因可能只是局部病变,也可能是其他大的脏器病变。比如常见的合并有肝硬化的病人,早先形成直肠黏膜充血,之后形成痔疮,则为静脉出血,且出血量可能比较大,这种比较危险,应该到医院去检查。
肠息肉可以造成便血,在肠息肉的早期阶段,由于息肉比较小,病者没有明显自觉的症状,所以大多不会被发现,随着息肉体积的增大,加上大便刺激以及息肉本身质地比较脆,容易出血,所以会出现便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