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老年人血糖值正常范围是多少

会员756698 已回复
我前几天买了一个测血糖的仪器,没事就在家测下血糖,70岁老年人血糖值正常范围是多少?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潘永源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
老年人的血糖水平仍遵循正常的血糖水平标准,即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个小时或糖耐量两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空腹血糖6.1-7.0mmol/L属于空腹血糖异常,OGTT试验两小时的血糖在7.8-11.1mmol/L属于糖耐量异常。如果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属于糖尿病阶段。
有用0
相关问答

老年人的血糖水平仍遵循正常的血糖水平标准,即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个小时或糖耐量两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空腹血糖6.1-7.0mmol/L属于空腹血糖异常,OGTT试验两小时的血糖在7.8-11.1mmol/L属于糖耐量异常。如果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属于糖尿病阶段。

潘永源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

正常情况下,人的血糖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正常人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餐后半小时和1小时血糖不超过11.1mmol/L,餐后3小时血糖基本恢复为空腹状态,所以可以通过测血糖来判断血糖水平。糖尿病前期指的是空腹血糖6.1-7mmol/L,餐后血糖7.8-11.1mmol/L。
空腹血糖>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属于糖尿病。所以不同时期的血糖值不一样。空腹血糖>7mmol/L,餐后血糖>11.1mmol/L,应及时诊断治疗,避免出现并发症。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在妊娠24-28周期间,可以进行一次葡萄糖耐量测试来检测糖尿病。通常是三次抽血检测:一次是空腹,一次是饭后一小时,一次是饭后两个小时。
如果空腹血糖在5.1以上,饭后一小时血糖在10.0以上,两个小时内血糖在8.5以上。以上三项指标中有一项达到,就是妊娠糖尿病。
需注意的,不吃东西,不吃东西八个小时不算空腹。如果诊断出了妊娠糖尿病,那么空腹血糖必须在5.3以内,两个小时内血糖不能超过6.7,建议孕妇及时进行相应控糖治疗。

张露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围产期保健,妊娠合并症,子痫前期,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儿异常,双胎妊娠,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以及妇科恶性肿瘤。

正常情况下,血糖值可划分为:空腹、随机、糖耐量两个小时。正常情况下,正常情况下,血糖值低于6.1毫摩尔/L,随机葡萄糖低于7.8mmol/L,糖耐量2个小时低于7.8mmol/L。
如果血糖高于上述数值,则说明其为不正常。糖耐量减低是一种常见的糖耐量降低,如果再增加就会出现糖尿病。糖尿病的发生率非常高,十分之一的人患上了。不过,知道的人并不多,所以很难得到有效的治疗,但如果不能及时的控制,对患者的健康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老年人需基本掌握身体情况及体检部分指标,脉搏正常值更应明确,大概是每分钟55至60次。
脉搏是动脉搏动的表现,脉搏频率就是脉率。一般人在安静时脉搏都很缓慢,只有当人体受到刺激或运动时才会跳动起来,因此也叫脉动力。正常人脉搏与心跳相同。一般人在清醒时心率较快,但当睡眠或运动后就减慢了,这是由于人体调节体温的机能减弱所致。一般成人每分钟60~100人次,常为每分钟70-80次,平均约72次/分。老年人的速度更慢,每分钟55至60人次。如果人处于运动中或剧烈活动时,则脉率会加快,甚至超过正常值。正常人脉率的规律,不发生脉搏间隔时间长或短。如果心率加快或减慢,则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感觉,甚至引起晕厥。正常人脉搏的强度相等,不存在强弱交替。心率与血压呈正相关的关系。脉搏发生频率与年龄,性别有关,胎儿110~160次分,宝宝每分钟120-140下,幼儿每分钟做90-100下,学龄期的孩子每分钟80-90人次。老年人脉宽变细,节律紊乱,一般为缓慢型或快速型。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正常血糖值的范围在3.6-7之间。如果高出正常范围,则会引起机体血糖浓度升高,而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糖尿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严重者还会造成肾功能地下,心律不齐,视力下降。

潘永源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