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障碍的治疗原则是积极消除应激原,采用心理、社会、药物的治疗方法缓解。
第一、改变环境是治疗应激障碍重要的措施。使患者脱离应激原的刺激,减轻和缓解心理压力,使之产生一个有利的心理缓冲空间。可以通过疏导、解释、支持、鼓励和指导病人摆脱痛苦。
第二、心理治疗,在应激障碍的早期,及时进行心理治疗尤为重要,能够很好的缓解精神压力,减轻心理创伤。
应激障碍可以通过药物进行治疗。
在经历了巨大的创伤后,病人会产生很大的恐惧感,所以治疗主要是通过心理疏导,让病人从精神上脱离出来,不会再受精神上的伤害,与病人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帮助病人恢复自信,等病人对医生有了信任之后,再来讨论压力问题。药物是对症的治疗,如果情绪不稳定,可以服用一些稳定的药物,如果有精神症状,可以服用一些抗精神病药。
幼儿应激障碍症状表现有以下内容:
一,有不正常的情感,无法抑制的哭泣,烦躁,容易生气,伤心,忧郁,过度不安和忧虑。二,其不良的行为习惯发生变化,具有攻击性,例如殴打、踹、砸物等。三,无法用语言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四,易受到刺激。五、身体上的不适,比如头疼、胃疼、紧张、气短。六、失眠,主要表现为失眠、夜间惊恐、恶梦等。七,胃口大减,饮食方式发生变化。八,大便不畅,尿床。
一般情况下,急性应激障碍是指突然发生的、严重的生命活动或重大灾害导致的,比如交通事故、亲人突然去世、婚姻出轨等。该病多见于心理素质差者,有家族精神病史者,其发病风险较高。
一、主要原因
突发的、异常危险的生活和灾害是导致疾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压力来源对个人来说是无法忍受的创伤或威胁。压力来源是不同的,大致可以分成以下类型:
1、重大生命活动:遭遇突发事件,特别是妻子和孩子的猝死;或者有严重被伤害的经验。
2、重大的自然事件:例如发生了严重的洪水;严重的人身伤亡,如大规模的火灾或剧烈的震动。
二、诱发因素
急性应激障碍的病因除了其自身特点和程度之外,还与其自身的身体状况以及引起心理矛盾的严重性相关。
严重的、异常的精神刺激、生活事件或长期的困难导致的精神紊乱。大部分患者在一小时内就会出现这种急性应激障碍。
有较强的恐惧感或心理活动性激动,其刺激有某种程度的盲目,也可出现神经运动障碍,甚至是木僵,其发病过程和预后与心理障碍的排除密切相关。若能清除压力来源,一般病程较短,且疗效稳定。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根据自身情况来处理。
急性应激障碍的诊断要点是如下几点:
1.混合型,经常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在最初的迷惘期,可能会出现抑郁,焦虑,愤怒,绝望,过度活动,退缩,这些都不会持久。
2.在解除压力的情况下,症状会快速的消失,但若压力继续存在,或无法恢复,则会在24-48个小时内逐渐消失,3天之后,这种情况会逐渐减弱。
患者应该在正规医院进行检查,然后接受必要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