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足月宝宝腹泻怎么办

会员2015940 已回复
我家宝宝现在吃什么吐什么,而且还严重腹泻,拉的黄水,还有黄色奶瓣。想知道未足月宝宝腹泻怎么办?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儿科 三级甲等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宝宝目前还没有满月,但是出现腹泻症状,大便呈现为黄色奶瓣状,已经持续一个星期了,较好给孩子做大便常规检测,也有可能是消化不良,宝宝还是母乳喂养,母亲饮食一定注意的。
有用0
相关问答

宝宝目前还没有满月,但是出现腹泻症状,大便呈现为黄色奶瓣状,已经持续一个星期了,较好给孩子做大便常规检测,也有可能是消化不良,宝宝还是母乳喂养,母亲饮食一定注意的。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宝宝有腹泻的情况,首先家长需明确具体原因,再通过饮食以及药物来对症调理。
宝宝的胃肠功能以及免疫功能较差,不能够完全吸收和消化所摄入的食物,并且还可能会因为受凉感冒等原因引起腹泻的症状。想要改善这种情况,建议家长在饮食上多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可以给宝宝吃一些软烂的面条、小米粥、山药羹等,不仅能缓解腹泻的症状,还能够补充所流失的营养。若通过饮食调理后效果不佳,则建议给宝宝服用药物来治疗,如丁桂儿脐贴等,其中丁桂儿脐贴是一种外用中药贴剂,不经口服,不会造成肠胃和肝肾负担,适用于因伤寒所致的腹泻、腹胀等问题,药物可抑制肠蠕动,发挥健脾温中、散寒止泻的功效,对于受凉或是病毒性腹泻效果较优。

王翠玲主任医师儿科北京友谊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如小儿发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喘息、气管炎、肺炎等,以及消化系统疾病(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小儿肠炎等),过敏性疾病(湿疹、鼻炎、哮喘、过敏性肠炎等),以及新生儿疾病(新生儿喂养指导、消化不良、新生儿黄疸、尿布疹等),儿童保健(婴幼儿喂养指导、生长发育评估、性早熟、常见营养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等)。

宝宝长期腹泻可以采取日常调理、使用药物等方式进行治疗。
宝宝经常腹泻,主要是消化不良,或是进食了一些难以消化的食物引起的。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服用妈咪爱和益生菌,这样可以起到固肠止泻的作用,而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日常生活中要以清淡为主,避免食用过凉、易消化的食物,同时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可将手掌搓热,放在婴儿的小腹上,顺时针方向按揉,可促进腹部血液循环,减轻不适。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出现的腹泻及呕吐首先不能排除是肠胃炎的症状引起的,如果宝宝是母乳喂养很有可能与妈妈有关系的,如果妈妈期间生病,吃了药或者吃了辛辣等食物也会引起宝宝出现腹泻,呕吐等表现的,需要及时带宝宝就医先做个大便常规检查看看。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小儿腹鸣腹泻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处理。
儿童如果有腹鸣、腹泻等情况,可以及时调整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对症治疗,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防止使用抗生素。感染性痢疾要做好隔离,避免交叉感染,要密切观察入量及出量、排泄、大便、呕吐等情况,要做到及时、准确的记录。要注意静脉补液的速度、臀部的护理、预防尿布疹、髋部感染、定时给宝宝饮水、口服补液盐等。儿童出现腹泻、脱水,除了严重呕吐暂时禁食4-6个小时以外,其余时间都要继续进食,但是要注意控制饮食,比如哺乳期间继续哺乳、暂停辅食等。人工喂养的孩子,可以喂适量的米汤、淡奶、其他代乳品,当腹泻的次数减少时,可以吃一些半流质的菜粥、面条等,要少吃多餐,随着病情的稳定和改善,逐渐恢复到正常的饮食状态。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孕妇轻微腹泻可以热敷缓解。
轻度腹泻可以热敷缓解,用蒙脱石散和益生菌改善。有些人拉肚子,是由于肠道受寒,肠壁血液循环受影响。用毛巾热敷可以改善。加温纯棉毛巾可以改善肠壁的血液循环,改善肠胃的作用,缓解消化道的筋挛和收拢,进而缓解腹泻。蒙脱石散是一种腹泻药,不但可以起到肠黏膜的保护功效,还能吸咐肠胃里的有害物,推动排便产生,有利于改善拉肚子。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